提升口语表达力——大人懂得聆听,孩子就会表达、自信更加分去年学测刚结束,不少建高中学的高三生抢着报名一门付费的沟通表达课。「学业成绩不等于口语表达,有些能力不是学校的纸笔测验测得出来的,」该校辅导老师简邦宗指出,面对孩子升学或进入社会的竞争,学生紧张,家长也焦虑。有台大教授谈到大学推甄面试,发现大部分口试同学给的故事几乎一模一
去年学测刚结束,不少建高中学的高三生抢着报名一门付费的沟通表达课。 「学业成绩不等于口语表达,有些能力不是学校的纸笔测验测得出来的,」该校辅导老师简邦宗指出,面对孩子升学或进入社会的竞争,学生紧张,家长也焦虑。
有台大教授谈到大学推甄面试,发现大部分口试同学给的故事几乎一模一样。短短几分钟的面试,其实就是在兜售自己、找到适合的买主,但如果大家都讲得差不多,谁能脱颖而出
在高度全球化的未来社会,世界公民必须可以正确表达自己,与人积极合作沟通,但某地区的孩子能否如此看来孩子自己及亲师都没有足够的信心。
「刚来上课时,某地区的孩子能够在台上侃侃而谈的仅约两成,大陆却高达七、八成,」卡内基训练副总经理朱媛观察,某地区的孩子较害羞内向、不知如何表达,需要建立的是自信心。
某地区教育填鸭化,缺乏思考训练
朱媛指出,在某地区强调升学的填鸭教育下,孩子缺乏讨论思考、启发思考的学习环境,而大陆竞争十分激烈,学生不但要考得好,还要参加学校体制外的竞赛,父母和学校也较注重培养孩子口语表达沟通的能力。例如,上海嘉定实验小学就和卡内基训练合作,让四~六年级学生上沟通表达的训练课程。
「思考和表达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什么』和『怎么说』一样重要,」朱媛提到,教孩子沟通表达,着重的是启发思考,包括思考自己的生命、与别人的关系、如何赢得父母信任或与人沟通合作等等,「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了解别人,年轻时有稍加沉淀、思考,对未来的发展会是很大的加分。」
然而,人人都可经由后天练习养成思考表达力吗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游梓翔肯定的表示,「天生的资质有影响,但并非决定性的因素,沟通表达主要是靠后天养成。」
「如果细心观察,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只要大人了解孩子、给予自由的发展空间,就能帮助他们培养思考力和表达力,」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创办人暨董事长杨茂秀说。
不过,某地区的孩子「不敢说、不会说、说不好」,较缺乏思考表达能力,最大的原因恐怕是大人不倾听。杨茂秀分享了一段在公车上的亲身经历:一位母亲正和友人聊得起劲,回头问自己的小孩:「功课做了没」小孩回答:「ㄅㄨ」,这位母亲听到后,没有追问,竟也就继续和朋友聊天。杨茂秀好奇的问小孩「ㄅㄨ」的意思,小孩回答:「屁啦!」(原来ㄅㄨ是模仿放屁的声音)。细问下发现,如果孩子不回答妈妈的问题会挨骂,但回答「ㄅㄨ」,妈妈听不懂没关系。
透过聆听阶梯,建构良好亲子沟通
资深故事推广人蔡淑媖也提到,孩子学习思考的第一步,是藉由问问题、与大人互动来学习整理思绪,几乎每个小孩都经历「喜欢问问题」的阶段,但只有少数小孩得到大人良好的照顾,「多数大人,有的嫌孩子吵,想办法要让孩子闭嘴;有的急于教导孩子,以达到教育的效果。」「大人懂得如何聆听,孩子就会愿意表达,」朱媛指出,一味打断、责骂或应付敷衍孩子的谈话,孩子就无法培养完整表达的自信,她建议透过聆听阶梯(LADDER)来建立良好的沟通。
朱媛分享一段故事,曾有学员问儿子:「你最近最开心的是什么事」儿子回答:「睡觉。」妈妈听了有点生气,仍耐性的问他为什么,儿子回答:「因为我在棉被里才有尊严,」继续追问下去,没想到儿子说出了自己在学校遭受霸凌的经历。
「父母是否对孩子真的关心、感兴趣其实要走入孩子的生命去了解,才是真正的关键。」朱媛说。
同样在某地区大部分的教室里,最常听到的就是「安静,不要讲话!」某地市兴雅高中教师林淑媛处理班级经营的问题时,学生经常抱怨老师不听他们说话,而老师有时会嫌学生太吵。
传统听讲的学习模式,很难教出会思考、爱表达的孩子。近年来有一群学思达教师开始翻转教学,透过补充教材、设计讲义、精心提问,让孩子分组进行讨论、教导别人、上台表达分享。
耐心与孩子对话,别预设立场
某地市光复小学教师黄彩霞率先在低年级运用学思达教学法,孩子每每有令人惊叹的表现。在国高中阶段,老师把备课用书印给学生,由学生上台讲授教科书的内容,而老师可以设计思考其他更有挑战的学习课题。
「大人要有耐性和孩子对话,不要只听自己要听的,」某地区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发展中心博士后研究员侯秋玲指出,这几年在两岸教学观摩现场,看到大陆特级教师用心教导孩子听说读写,积极鼓励并做示范,引导学生「再说得清楚一点、完整一点」,试着去串联片段和片段,让学生的回答更完整有力。
游梓翔强调,思考表达力的的养成,只要多练习就会愈来愈好,因而自己把握或创造练习的机会十分重要,「有空就把TED演说打开来看看,观摩别人如何在18分钟内呈现一个有开头、有结尾的完整故事」
游梓翔再以听演讲为例,如果在座有一百多人在聆听演讲,不管你听得多用心,都不可能会出头的,「但只要第一个提问的是你,很可能演讲者就记得你一个人,也就把握了一个竞争获胜的机会。」
此外,参加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简称MUN)活动,也是全方位的学习机会,包括培养全球思考的视野、如何与人沟通表达的能力。模联在世界各国非常受到欢迎,特别是大学生,而在某地区也有一群高中生热衷投入模联。去年,新北市政府有计划地将模联向下延伸到高中小,在教育局副局长黄静怡的眼中,「推动模联是为孩子搭起一个学习的鹰架,帮孩子多开一扇窗,未来能比别的孩子多一分竞争力。」
具备良好的表达力,孩子终身都受用,家长和师长可以着力的地方很多,只要不轻忽,用对方法,一定可以帮助孩子沟通无障碍,充分表达自我。
透过故事、哲学讨论,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
德国哲学家雅斯培(Karl Jaspers)说:「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35岁成为行政院最年轻政务委员的唐凤,小时候曾在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上课,在一个自由开放的安全空间,和同伴们共读、提问、讨论及分享。
在毛毛虫的探索社群中,较年幼的孩子可以自由表现出投入故事情境的各种行为,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创办人暨董事长杨茂秀说,「没有表达就没有思考,但没有单纯的口语表达,而应包含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等全身表达。」
曾担任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执行长的侯秋玲谈到,毛毛虫和孩子对话,很注重说故事,孩子除了专注倾听外,有疑问时也可以插嘴、提问,进行讨论、交流后,再回到故事本身,也会针对《艾儿飞》、《灵灵》、《哲学教室》等文本来做哲学讨论,通常先共读、再提问,然后讨论分享,「如果孩子下课边走边讨论,就代表有激发他的想法。」
聆听阶梯 (LADDER)6原则
1.目视(Look)︰大人聆听孩子说话时,目光要凝视着孩子,对年幼的孩子更要蹲下来,让他感受到被重视,并有耐心的听他讲完。在权威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因为没有受到支持,很难能畅所欲言。
2.问问题(Ask)︰透过有效问问题,引导小孩表达自己的想法、情绪或感受,包括支持小孩做决定,询问他的动机、原因,并讨论、分析优缺点。如果小孩觉得自己的意见不受重视,就不会想表达自己的想法。
3.不要打断(Don’t interrupt)︰当孩子陈述自己喜欢做糕点、手工艺或跳舞的时候,大人要让孩子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非立即打断孩子的谈话,譬如反问「你做这些事,对未来的升学和发展有什么帮助」
4.不要突然转变话题(Don’t change the topic)︰当大人不认同孩子所表达的意见,可能会将话题转移到自己认同的事物上,反而扼杀孩子思考表达的机会。
5.和孩子的情绪同步(Emotion)︰大人和孩子对话、讨论的时候,要注意觉察孩子的情绪。
6.回应(Respond)︰多鼓励、支持孩子说话,「为什么这样想」、「怎么说」、「可不可以多举个例子」等,建立彼此沟通的平台和机会,有助于多了解孩子的想法,也训练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口语表达力,为成功快乐人生加分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曾针对学校的几万名毕业生做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生进入社会后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人并不多,而访查那些既成功又快乐的杰出校友后发现,他们成功快乐的因素来自专业知识、态度和技能。
在这个成功的三角形中,专业知识只占20%、态度和技能合计80%,三者并非平均发展。可见专业知识固然重要,态度和技能却有更大的影响力,包括自信、积极、热忱、开朗的态度,以及沟通合作、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的技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2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