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孩「欢必霸」,怎么讲才听得懂陈志恒心理师:似懂非懂的两岁小孩,光和他讲道理,是一点用也没有的…有人说,两岁开始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下一个则是青春期。叛逆期这个名词颇为负面,意思是会故意和大人与常规唱反调;但正面而言,就是一个人开始发展出自主意识,想要自己做决定,并努
小小孩「欢必霸」,怎么讲才听得懂陈志恒心理师:似懂非懂的两岁小孩,光和他讲道理,是一点用也没有的…
有人说,两岁开始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下一个则是青春期。叛逆期这个名词颇为负面,意思是会故意和大人与常规唱反调;但正面而言,就是一个人开始发展出自主意识,想要自己做决定,并努力探索与尝试自己与外在的时期。
这是个自然发展的过程,若被过度抑制,长期来看并非好事。
问题是,两、三岁的孩子就是调皮捣蛋,很有自己的坚持,动不动就发脾气,情绪反复无常,俗称「欢必霸」。而父母总要引导孩子学习规范,该怎么做呢
有一天,我带着女儿到朋友家作客,忘了帮女儿带水杯。朋友拿出一个马克杯,倒了半杯水在里头,拿给我女儿。女儿欢喜地接住,正要就口畅饮时,我的神经紧绷起来:「惨了!马克杯,要是摔破了怎么办」
女儿刚在学习如何拿杯子喝水,对于这档事情正兴致高昂,用手握杯子的力道还拿捏不稳,常常翻倒或溅洒一身湿;在自己家里就算了,在朋友家,可不能造次。
我毫不犹豫,一把抓住女儿手中的杯子,大喊:「把杯子给我!」。
女儿见自己手上的新鲜玩意儿要被夺走,更是紧紧地握着杯子,脸部扭曲,眼泪就要夺眶而出,嘴里不断喊着:「鼻要、鼻要、把拔鼻要!」。
我俩形成了一股对抗的力量,僵持不下;我看女儿是用尽了全力,要是我一松手,也会是悲剧一场。
当下,我仍紧抓着杯子,和缓地对着女儿说:
「你很想自己用杯子喝水,是吗」
「啊啊啊…..啊啊啊……」女儿仍用力嚷嚷着。
「你很想自己喝水,但把拔不让你自己喝,你很生气,是吗」
「啊啊啊…..啊啊啊……」这次哭喊的力道小了点。
「不能自己用杯子喝水,很生气、很难过吧!」
「…..嗯嗯嗯…..」这次哭喊的力道更小了点。
「把拔不让你自己拿杯子,是担心你拿不稳,会摔坏杯子,很危险的。」
接下来,我这么告诉她。女儿的情绪似乎渐渐和缓,手也渐渐松开,我顺势将杯子取走,然后说:
「谢谢你和把拔合作,把拔觉得你很棒喔!」
我赶紧给她一个大大的微笑,并转移她的注意力到其他地方。
日后,我也在许多孩子挑战规范或冒险行为出现时,用上前面的对话方式,十次中大概有六到七次,能成功地让孩子平静下来。
我做了什么只不过是表达我的理解,以及使用正向聚焦罢了!
读者可以对照着《正向聚焦》的书阅读,就会知道我正向聚焦在哪些地方。
当然,你一定会问,两、三岁的孩子,听得懂你在讲什么吗
我想,应该似懂非懂吧!就是因为听不太懂,所以和他讲道理,是一点用也没有的;而大声斥责,也只会得到更强烈的反抗。
然而,就算只有两岁,虽然听不懂你话语里的内容,却可以接收到你的传递出的讯息——透过和缓的语调、试图理解的态度、以及纯然欣赏的眼光所表达出来的。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需要被看见、心情被理解,卡在身体里的感受感受获得了流动与释放,于是就能平稳下来。这时候再告诉他,你希望他怎么做,他就比较能配合。
请别误会,我不是要把「正向聚焦」当作一种控制孩子的手段,而是一种与孩子相处的态度与习惯。我期待的是,透过正向聚焦,孩子能深深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看见与被肯定,而能逐渐长出自我价值,以及面对生命挑战的力量。
当然,我也有理智断线,大吼大叫的时候;不过,我仍常常提醒自己,深呼吸,安顿好自己,然后,用正向聚焦与孩子对话。
一次又一次,孩子在学习,大人也在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2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