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可以让小孩不学坏、不忧郁?当我们不断在比较小孩的学业成绩、才艺品性时、我却要说一个小孩只要不学坏、不忧郁,教育就已经初步成功。据统计自2009年到2013年,国人平均每年新增1万余名毒品受刑人,共计18万5450人。某地约5万8千名在监犯人中,因毒品案坐牢的在监犯人竟然近2万7千人,毒品犯已快占所有在监服刑人数的半数。这些还是被发现的,没被发
怎么教,可以让小孩不学坏、不忧郁?
当我们不断在比较小孩的学业成绩、才艺品性时、我却要说一个小孩只要不学坏、不忧郁,教育就已经初步成功。
据统计自2009年到2013年,国人平均每年新增1万余名毒品受刑人,共计18万5450人。某地约5万8千名在监犯人中,因毒品案坐牢的在监犯人竟然近2万7千人,毒品犯已快占所有在监服刑人数的半数。这些还是被发现的,没被发现的毒品人口就不得而知,然而这些人为什么要去吸毒呢?我们的教育明明那么强调反毒教育。
董氏基金会主任叶雅馨指出,13~18岁的国高中生之中,有1/4的孩子有明显忧郁情绪,需要专业协助。2017年4月6日发表的「民众对忧郁症的认知」调查中也发现,13~21岁青少年,认为自己「常常」或「总是」感到忧郁的比例高达4成。这些小孩为什么会忧郁呢?我们的教育不都是要我们积极勇敢吗?
当我们看到这些问题呈现时,可能会责备大人或小孩:明知道毒品会毒害我们一生,为何要踫毒品?为什么不好好的面对现实勇敢承担,要这样忧郁自残?然而我却非常同情这些吸毒和忧郁的人们,如果有足够的快乐,谁会去碰这种快乐但伤身的毒品,如果没有那么高的期望,谁会因为达不到目标而忧郁?这两种失落的人,其实不是坏也不是傻,他们的出现和我们的「主流价值」很有关系。
大家共同铸了一个心情压力锅
在这个强调「外显表现、正向优秀、竞争比较」的主流价值中,「人生失败组」一直遭到很多挫败和责备,没有成就感之余,从电玩、毒品、帮派找到成就感,虽是不对,但是可以理解的;「人生胜利组」虽然一直赢过别人,但总会有挫败时,如果从小没学到情绪调适,可能就因太完美的心态而忧郁不振。不能怪政府、也不能怪大人,也不能怪小孩,问题在我们的「集体意识」,大家共同铸了一个心情压力锅,说好玩一个增压的游戏,游戏规则就是用外在表现来评断一个人:学历、才艺、品性、财富、美貌、健康…,把人不断的排名比较定高下,至于情绪感受永远是被忽略的,鲜少走入每一个人的内心,去问问他们心情如何?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并教导他们走出逆境重新振作的心法。
如果您认同「把自己活好就是对世界的一种贡献」、「小孩自信乐观才算是教育的成功」的观念,那么要小孩不学坏、不忧郁,有两个法宝可帮忙:一是给小孩足够的爱(适性教育),二是教导他们找到他们内在的爱(觉性教育)。
适性教育 觉性教育 怎么做?
第一个法宝是「适性教育」,就是要重视他们的天赋专长,帮他们找出适合他们的成功之路,不要因为未达主流的标准而否定他们,如果我们容许每个小孩适性发展,每一个小孩都非常有成功的机会,在他的天命和专长中都是天才,只可惜遇到了执着的家长,天才可能变成庸才。常常从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中看到他们的天赋,允许他们做各种尝试,即使是不合大人期待的也试着接纳,尤其不要他们来填补父母未完全的期望,学会放手、放心、信任他们,一个从小被这样教育的小孩,长大会很清楚自己的路怎么走,才不会出现读完博士班也不知道何去何从的人。而且一个发挥天赋的小孩,因为玩自己的天赋已很开心,就不用毒品、电玩来平衡,也因为在自己的天赋中已经很有成就感,所以要忧郁也很难。
第二个法宝是「觉性教育」,虽然我们很重视他们的特性,但是他的人生还是充满了各种的不顺心要去面对与突破,觉性教育就是帮小孩发现他们内在本有的能量,这包括觉察、承认、接纳情绪,与情绪共处,与内在的连接的练习,这些觉察练习强调的是当下、内在的体验,不是一般的思想观念的教导,而是直接去体验感受,如感受自己的呼吸、身体感觉、情绪反应,不同于知识观念的「左脑」训练,觉性教育是灵感创造力的「右脑」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会慢慢提升专注力、情绪转换力和洞察力,所以遇到挫败时,会向内找答案,不会用毒品、电玩来逃避,遇而挫败,忧郁难免,但会很快走出来。
然而这「适性」和「觉性」教育如果大人不懂,也很难教给下一代,所以从大人开始来练习自我觉察更重要,消极上可避免小孩变坏和忧郁的可能,积极可以为小孩创造一个快乐又成功的人生。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2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