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心法,亲子一起练出生活力

在混乱不确定中,如何找回内在的掌控感?6大心法,亲子一起练出生活力冷清的小吃店,只剩老板夫妇留守,老板娘无奈的感叹:「生意比起从前至少掉一半,每个月的店租、房租都快付不出来了,哪里还请得起员工?」有人不幸遇到住中和的长辈全部确诊,阿公刚过世不久,隔天爸爸也走了,依规定很快就火化了,连最后一面也见不着。「疫情是一种压力来源,随着每个人所处的环境

在混乱不确定中,如何找回内在的掌控感? 6大心法,亲子一起练出生活力

冷清的小吃店,只剩老板夫妇留守,老板娘无奈的感叹:「生意比起从前至少掉一半,每个月的店租、房租都快付不出来了,哪里还请得起员工?」有人不幸遇到住中和的长辈全部确诊,阿公刚过世不久,隔天爸爸也走了,依规定很快就火化了,连最后一面也见不着。

疫情是一种压力来源,随着每个人所处的环境、职业和身分会带来大小不同的冲击,」华人心理治疗研究发展基金会临床心理师廖怡玲谈到,每天在疫情下发生不同的生活故事,相比之下,能够在家工作和学习似乎也不失为一种「幸福」

学会「接受」,专注于可控制的事情

廖怡玲坦言,「没有人喜欢压力,但没有压力也很难成长」。面对人生很多无法控制的困境,学会「接受」的智慧,并专注在可以控制的事情。例如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就是每个人当下能够做的防疫努力;又如有长辈确诊离世,在不得不接受的同时,也要珍惜现在身边的亲友。

天晴身心诊所临床心理师张黛眉进一步指出,「人在混乱中不确定时,最重要的是要找回内在的掌控感」。她建议,可以重新安排生活模式,先从自己小家庭的生活开始,找到自己的节奏,让生活是可以预期的,心就可以安下来;同时把家里区分成不同的角落,让家人有不同的空间,就可以减少冲突发生。

张黛眉提醒父母,特殊防疫时期也要降低标准,对于小孩的学习和生活要求,不要像之前那么严格。「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急于一时,几个星期、几个月没有学习,以后也可以补回来,要有因应变动的弹性,」她说。

亲子防疫宅在家,其实是生活教育的好机会,可以重新调整彼此的关系,一起学习做很多事情。以下是资深心理师提供的6大心法

心法1:正向且肯定的亲子互动

防疫在家不停学,有家长向老师反映:「老师,你可不可以管一下我的小孩?他在家上课很不专心!」廖怡玲说,有的父母会认为老师要督促小孩上课专心,却忽略了小孩就在自己身边,应负起管教小孩的基本责任。

廖怡玲建议,父母采取正向的管教方式,不需担心会失去小孩的爱。包括善用祈使句,给予明确的提醒和指令,以及适当的鼓励和赞美,但避免数落、言语暴力或跟别人做比较。

比方说,可以告诉小孩:「宝贝,上课是你的责任,妈妈有事情要做,你现在要专心听老师上课」,然后在旁边三不五时注意一下上课状况,适时提醒「专心看萤幕」。千万不要说:「你看隔壁的小朋友上直播课,都不用妈妈陪,你还要我一直盯着,你就不能乖一点吗?」

心法2:把握在家可以做的事情

好好利用这段特别的时光,不要等疫情过后再来后悔,早知道那时可以做什么,」张黛眉谈到,亲子可以想象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许是很久没有看的书、影片、下棋,或学习一起做菜,增进生存能力。发挥想象力,想象自己正在乡下或是外国度假,就像电影「美丽人生」一样,一对犹太父子在纳粹集中营里凭着想象力度过那段时光。

带着孩子一起关怀身边的人,帮助别人也可以带来自己是有能力的感觉。张黛眉指出,这个疾病的特性,要求人与人减少接触,有的人很久没有和人聊天快要闷死了,不妨打电话、透过视讯与亲朋好友聊聊天、分享笑话或宅在家做过的趣事,或者网购分享物资,也是一种情感交流。

心法3:帮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

父母要先稳定自己的心情,才能陪伴家人和帮助孩子因应压力。张黛眉建议,「想象自己是在台风眼的中心,不管外在世界如何混乱,不要随之起舞」,每天的新闻不要看太多,决定自己的小宇宙是平静的,保持正向的心情就是对防疫最大的帮助。

张黛眉认为,学习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很重要。和某个人说话、看了某个新闻之后,开始变得焦虑不安,表示那是一个负面讯息,提醒自己离开、不要转传和接触,转移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反之,和某人说话或看到某个讯息之后,心情比较好,表示那是一个正面讯息,可以和朋友分享。

廖怡玲补充,有时父母自己很浮躁,看小孩蹦蹦跳跳就受不了,可以一起学习新事物,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譬如腹式呼吸、肌肉放松、冥想、静坐等,在某平台搜寻喜欢或适合的连接,只要听得下去,就会有帮助。

心法4:学习看事情「好」的一面

正向思考是一种认知能力,同样受到疫情的冲击,有人只看到确诊人数很多、疫苗不够等问题,有人则还有能力看到光明面。廖怡玲以艋舺夜市传奇会长陈姿卉为例,她最早号召摊商去主动筛检,「勇敢」这件事是需要学习的,「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不是陷入担心、害怕,而是产生解决问题的企图心」。

怎么在逆境中仍看到幸福?张黛眉说,这就是「半杯水」的练习。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想想疫情带来的好处,比如大自然因为人类的活动停止,有了修复的机会,促使黑鲔鱼大丰收;减少外食,妈妈的厨艺进步了;在家学习,使用科技的能力进化了;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做平常想做却没空做的事情。

心法5:懂得感恩更能带来快乐

「在正向心理学中,感恩是最能带来快乐的一种方法,看到自己拥有哪些幸福,而不是一直注意自己失去的,」张黛眉说。

张黛眉提到,「有些人为了我们的安全,牺牲了他们的生活,就是值得感谢的对象」,比如在前线努力防疫、不能回家休息的医护人员。很多餐饮业做餐点送给医护人员、「五月天」捐呼吸器、很多人募捐负压隔离舱,以及日本311大地震的回馈等,都是疫情下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张黛眉强调,每天睡前感谢阳光、雨水、冷气、充足的食物、家人在身边等美好的事物,「抗疫犹如一场战争,每天都有很多死伤,自己能够平安是多么幸福」。她也分享自己在SARS时期曾做过一件事,就是回顾过去的人生,感谢那些曾帮助过自己的人,向他们表达感谢。

心法6:面对未来,可以预做准备,只是放慢脚步

疫情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却大大的限缩了生活,是否还可以拥有规划未来的力量?

张黛眉坦言,面对无常时学习「活在当下」,担心未来是没有用的,可以做短期的计划,一个星期、一个星期,把每一天24小时过好,即使是完成一件小小事(如手作),也会很有成就感。廖怡玲认为,面对未来,仍可以预做准备,只是脚步慢下来了。举例来说,身体健康很重要,至少维持住吧!

张黛眉指出,父母可以陪孩子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把标准程序(SOP)做成大字报,个人卫生习惯做好、减少出门,基本上就是安全的;此外,学习如何面对疾病、增加抵抗力,包括室内运动、晒太阳、流通的空气、均衡的饮食、眺望远方、找机会去人少的地方出门散步,以及大笑(看喜剧、笑话或互传梗图)等。

「失去时,才知道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东西,利用这个机会检视自己,」张黛眉建议,可以列出疫情过后最想做的20件事,想想自己真正在乎、喜欢的是什么,等疫情过去一一去完成它。

张黛眉强调,当自己无能为力时,就送出祝福,祝福也是一种力量;同时要保持信心,相信全球的疫情会慢慢过去。 「只要大家心平气和有耐心,一切都会过去的,」她说。

虚拟资料各个名师课程,学习资料免费送,送你18套价值1800的视频资料,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越来越顺,添加 微信公众号:bzfj855 回复:免费领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2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