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只是情窦初开啊!高中时女校来了一位国外学术交流的英文老师,中等身材戴着金框眼镜举止斯文,说一口不太流利有点腔调的中文,在女校里掀起一股不小的炫风。班上有个成绩中等存在感不高的同学,对这位应该不过二十几岁的男老师反常地毫不掩饰展现好感与痴迷,为了更亲近,她主
没关系,只是情窦初开啊!
高中时女校来了一位国外学术交流的英文老师,中等身材戴着金框眼镜举止斯文,说一口不太流利有点腔调的中文,在女校里掀起一股不小的炫风。
班上有个成绩中等存在感不高的同学,对这位应该不过二十几岁的男老师反常地毫不掩饰展现好感与痴迷,为了更亲近,她主动揽下英文小老师的任务,然后用尽所有学习方式精进英文程度,相较于其他甚至更差了的各科成绩,英文一枝独秀的表现,就是她对男老师示爱的终极明示。
我不知道当时的师长们对她这样的行为如何处理,但男老师为期一年学术交流时限的前一个月,她几乎天天以泪洗面嚎啕的疯狂,当时的我们不太懂,明明隔壁男校的青春狂傲才吸引人的目光,那带着迷恋打听老师喜好、「眼里只有英文老师」的狂热,
还有「根本不会有结果」的执着,不懂的还是不懂。
就像男老师帮她取了甜美百合英文名时,她笑得灿烂如蜜,久久不能自己,而男老师对我说:「在某地的日子,永远不会忘记你!」时,我笑得尴尬不知道该如何礼貌回应,这是同年龄却不同的情窦初开与情事懵懂。
然后当我自己成为一个母亲,听还是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描述同学间男女互道好感,甚至还被委托「设计情境」当告白的牵线人时,我们很难用自己青春年代的经验来理解现下被社会环境、被媒体资讯流通快速的驱使而早熟早慧的孩子们,如何面对 #情窦初开 ,那像小鱼咬脚般轻微触电的酥麻初体验。
也许父母可以善用医疗科技来延缓孩子身体成熟的发育,但是那无法触及关于情爱的苗芽默默在孩子心底萌发时,如果孩子不说、师长无视,未成年的涉世未深,还在学习独立展翅摇摆欲飞的单纯,只会让他们往误以为能信任的方向去依偎或孤独承受…
愿意和父母说话的孩子,不会孤单
我只记得自己是个很愿意和父母说话的孩子,从有印象开始,在上下学接送时、在餐桌一起用餐时、在与父母共用书房/大书桌空间时,我可能偶尔还是会说些无知的轻狂话语,但很明显我的父母给了我很大的空间、意愿与勇气,和他们闲话学校家常,一直到上大学离家为止。
当我转述那位英文男老师让我觉得尴尬的对话、当我表达对于女同学迷恋男老师的无法理解时,父母就有机会回话那些关于发乎情止乎礼的讨论,这就是我想说的「陪伴」。
与其慌乱于孩子的性教育、性别情欲或深或浅的对谈、情绪抒发或情绪勒索的两辩……诸多立意良好的言之凿凿,不如建立起亲子的“对话空间”,确实能陪伴在旁的沉默或倾听,那才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有机会见招拆招、迎刃而解的基本条件。
不必惶惶于未成年孩子的情窦初开,因为如果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已经习惯于被爱的强壮与给爱的付出,亲情与爱情间的「情与爱」其实没有那么两极,只有缺乏,才会不择手段、不顾一切去取得满足。
当被亲情爱得够,就不需要对外去寻求被爱,而当在亲情里能理解什么是爱的付出,而且被互待以尊重,那么当孩子在遇到不合乎情理的困惑时,会第一时间回到家庭来寻求讨论与解答,这正是家庭的真正功能与父母能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其实,那也是父母给自己最好的礼物,为人父母都懂,那是怎样令人感谢的珍贵。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2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