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是叛逆的青少年吗?一般青少年叛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既可以是「是」,也可以是「不是」,答案的差别之一可能在于父母如何解读青少年的发展特色。学者提出一些青少年认知发展特色,例如,喜欢讲理由与争辩、理想主义、向权威挑战、不受伤害的错觉等等(姜元御、林烘煜、刘志如、何縕琪、许木柱,2011;郭静晃,2006),以及要求权力自主(林惠雅、萧英玲,2016)。以下我以二个特色作为例子,每个例子都
你家孩子是叛逆的青少年吗?
一般青少年叛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既可以是「是」,也可以是「不是」,答案的差别之一可能在于父母如何解读青少年的发展特色。学者提出一些青少年认知发展特色,例如,喜欢讲理由与争辩、理想主义、向权威挑战、不受伤害的错觉等等(姜元御、林烘煜、刘志如、何縕琪、许木柱,2011;郭静晃,2006),以及要求权力自主(林惠雅、萧英玲,2016)。
以下我以二个特色作为例子,每个例子都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青少年认知发展特色的简略说明,第二部分是对这些认知发展特色作「叛逆」的解读,第三部分是对这些认知发展特色作「不是叛逆」的解读。这二种解读反映二种相对的看法,但没有绝对的孰是孰非。至于呈现这二种相对看法的目的,是想提供二种不同的角度来看青少年,对于站在某个立场的父母,如果增加一个角度想一下,说不定可能产生新的想法和作法!
青少年发展特色—喜欢讲理由与辩论
(1) 特色说明
青少年因为思考更成熟,因此,一方面,父母对他们的要求或指示,他们会要父母给个合理的理由。另一方面,对于父母的要求,他们也喜欢提出理由来辩论。
(2)「叛逆」的解读
这方面我个人有很深刻的感受。孩子小时候,对于我的要求,即使不开心,最后还是会听我的。若要说理由,孩子也说不过我。这时候,对我来说,世界是平衡的。
孩子迈入青少年之后,平衡的世界被破坏了。对于我的要求,孩子不再那么容易接受,孩子会不断问「为什么」,而我说的理由,孩子也不再那么容易接受,孩子甚至和我顶嘴、唱反调,而且态度也不好。孩子的顶嘴和态度都让我生气,更何况孩子说的都是歪理。
孩子既不听话又顶嘴,这不是叛逆,什么才是叛逆啊!
遇到这种状况,总要有个输赢,作为父母,怎么能输呢?当然要用父母的权威压制他啊!
(3)「不是叛逆」的解读
孩子是跟小时候的确不同了,孩子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他的意见常常和我不一样。同时,孩子已经不会全然听我的,对于我的要求,孩子会问「为什么」,甚至用自己的理由来反驳我。
但我不认为他是跟我唱反调、或是顶嘴、或是叛逆,他只是在表达他的意见,或许他的意见不是那么成熟,甚至态度也不是那么好。但我告诉自己,若给他机会和示范来练习他的表达和态度,假以时日,他的表达会更有道理,态度也会更好。
我觉得孩子正在成长,或者说他正在练习如何长大。坦白说,这对我是一种挑战。因为,我也要学习如何用道理让他服气。即使他说的是歪理,我也必须用正理让他服气。
亲子不是对手,而是伙伴,如何支持和提供他有好的学习机会是父母的责任。
2. 青少年发展特色—要求权力
(1) 特色说明
青少年时期,亲子关系是权力与自主的拉扯(林惠雅、萧英玲,2016)。换言之,青少年希望拥有权力决定自己的事务。
(2)「叛逆」的解读
权力是大家都想要的。可是他年纪那么小,就要有权力决定自己的事情,这也太早了吧!我吃的盐可比他吃过的饭多,我过的桥也比他走过的路多。我替他做决定是为人父母的责任,而且,我的决定也比他自己的决定要周全多了。要知道决定接着是后果,如果由他决定,到时候,说不定我还要收拾他的烂摊子。
孩子不愿意听父母的决定,这不是叛逆,什么才是叛逆啊!
孩子应该听父母的,等他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之后,权力自然就交给他了!
(3)「不是叛逆」的解读
虽然他年纪不大,但希望有权力决定自己的事务,这也是自然的。当然,不是一下子就给孩子决定所有事情的权力,也不是不管他,必须考量他的能力和事情的性质,慢慢的给,让他有机会学习如何合适的使用权力和做决定,有时即使做错决定,他也要学习如何负起责任,处理后果,做父母的要和他一起检视怎么决定和什么决定会更好。
同样的,孩子正在学习长大,亲子不是对手,而是伙伴,如何提供他有好的学习机会是父母的责任。
看了以上的例子,你认为你家孩子是叛逆的青少年吗?答案不一定是绝对「是」或「不是」,可能是「部份是」或「部分不是」。而答案的重点在于你如何解读他的行为,而你的解读可能又会接着影响你的做法!那你是如何解读的呢?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2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