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心情烦躁的危害,培养孩子情绪管理对一生的影响

孩子情绪照顾好,教养烦恼少一半想要接住特殊孩子的情绪球,最快的方法就是用「同理心」,就是看懂他的感受,让他知道自己是被了解、被接纳。但家长往往因为太爱孩子而舍不得他受苦,只要他一发脾气或苦恼着来求救,就开始想帮孩子解决问题,没意识到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被倾听。其实,家长只要改变说话的态度,孩子就跟

带孩子心情烦躁的危害,培养孩子情绪管理对一生的影响

孩子情绪照顾好,教养烦恼少一半

想要接住特殊孩子情绪球,最快的方法就是用「同理心」,就是看懂他的感受,让他知道自己是被了解、被接纳。

家长往往因为太爱孩子而舍不得他受苦,只要他一发脾气或苦恼着来求救,就开始想帮孩子解决问题,没意识到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被倾听。其实,家长只要改变说话的态度,孩子就跟着不同了!

此时,「积极聆听」可让孩子迅速消减火气。这代表父母懂他的心、关心并接受他的感觉,能满足隐藏在孩子生气背后的倾听需求。保持沉默的「消极聆听」也可表达接纳,透过这非语言的讯息,让他感受到已被接受。

用「同理心」来「说对话」

一、积极聆听 这个方法可迅速搭建亲子间良好的关系桥梁,不过有些细节需要注意: [A]先「倾听」,也就是去读懂孩子的心,进到他的感觉中 首先,要做的是专心看着孩子,认真听他说话,不插嘴,即便他是错的 [B]观察他的肢体语言 包括姿势、表情、语气、眼神,是否与他描述的内容一致,才能发现孩子真正的情绪。 [C] 帮孩子说出他现在的情绪和想法 如果推断不出孩子的想法,就描述他正在做的动作。这用意是告诉孩子,我了解你,我和你站在同一阵线上;另外,也是教他认识及表达自己的情绪,此方法尤其适用于中、重度的自闭儿。

在说出小孩此刻的情绪想法,须留意以下七点:

(1)用积极聆听的回应句型:不同认知程度的孩子,因理解力的落差需用不同方式来表达同理心。 【对认知能力强的特殊孩子(如亚斯伯格症、过动症、妥瑞症)】 以平稳语气重述或转换孩子所说的话,仅仅是鹦鹉式地重复他的话,不用思考他讲了什么,只要说对了,他的情绪就会平稳下来。 积极聆听的句型可用下列说法来起头: ● 你觉得……( 重述或转换他的话)  ● 我听到你说…… ● 你的意思是……  ● 你是因为……  ● 是不是可能…… ● 你好像…… 

家长可以以这些字眼来核对他的感受。例如: 孩子:「为什么做人要这么虚伪,都要戴面具!」 妈妈:「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应保持一些弹性距离,较不伤和气。」  X【教育】 妈妈:「你觉得他们都不诚实,好假。」                      O【想法】 孩子:「对啊!」

【对认知能力弱的特殊孩子(如中、重度的自闭症及智能障碍)】 直接用「肯定句」,将孩子传达出的讯息和感受说出来,比如:「好吵!好难过!」这样就能缓和他的情绪。倘若用了问句:「很难过对不对?」孩子会觉得情绪没被理解而更沮丧。 

(2)不要否定孩子的感觉想法。重点是要说出「孩子」的感觉或想法,不是家长的。例如:  触觉敏感的孩子被路人不小心碰到,想冲去打路人。 妈妈:「哎呀!轻轻碰一下有什么关系。」 X【这是同理家长自己而非孩子】 妈妈:「你被碰到了。」       X【事实】 妈妈:「你被碰得很不舒服。」       O【感觉】 妈妈:「你痛得想打他。」       O【想法】 孩子:「对啊!痛死了!」

(3)把情绪转换成语言。特殊孩子往往不太能正确表达自己当下的情绪,尤其,自闭儿童更是常常使用肢体语言来表示情绪。例如: 全家都已上车准备外出,妈妈要拖拉许久还没上车的大雄一分钟内上车,不然就留在家里。听到这话,还没穿鞋袜的大雄立刻在玄关大吼大叫。 妈妈:「叫什么叫,都等你半个小时了。」       X【反应】 妈妈:「好急,妈妈帮你。」        O【同理,适合重度的特殊生】 妈妈:「你是不是觉得好急,时间不够用了 。」  O【同理,核对他的想法,适合轻度的特殊生】 孩子愣了一下:「对啊!」同时也就安静下来。

(4)同理孩子现在、此时此刻的感觉想法。 例如: 大雄哭着回家。 妈妈:「你晚上要吃排骨还是鸡腿?」       X【想转移注意,但没有同理

妈妈:「你觉得很伤心。」       O【同理,适合轻度的特殊生】 妈妈:「大雄伤心。」       O【同理,适合重度的特殊生】

(5)不要批评及建议,这会让孩子很难思考自己的问题或负起责任。例如: 孩子:「糟了!我的笔不见了。」 妈妈:「又来了,你到底要丢几支笔?」       X 【批评】 妈妈:「下次用完笔要立刻收到铅笔盒中,已经讲很多次了!」 X 【建议】 妈妈:「你找不到笔很着急。」       O 【同理】

(6)说错孩子情绪而让他更火大,或是他拒绝母同理父母时,最好顺着他、静静地接受。例如: 孩子一回家就把书包往地上用力一掼。 妈妈:「你在学校过得不开心,是吗?」       【妈妈可能没抓到重点】 孩子:「不要再讲了!」       【拒绝】 妈妈:「我是怎么教你和大人说话的?」       X 【批评】 妈妈:「好,你想说的时候,再告诉我。」妈妈安静离开。 O【顺着他】

(7)孩子在分享想法时,不要趁机教育,这样他会觉得父母很无趣,而关上沟通大门,家长不知其中缘由,还很疑惑为何小孩都不和自己说话。 执行上述七点时,有个极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家长在和孩子说话的同时,也要分心来倾听自己的话,以分辨出自己正用哪种方式来说话。

[D]留意身体反应 人天生可感知对方的情绪,在和生气的人互动时,身体也会感受到压力及紧绷,有学者认为这现象是「生理同步」。因此,当孩子表达不出真正感觉时,家长或许可透过此刻的身体感知,来推论他的情绪状态。

二、 消极聆听 当孩子的行为干扰不多时,可用消极聆听来表达接纳。消极聆听的态度就是不说话、用关心的眼神、适时的点头、体谅接纳他的沮丧。家长只要默默地专注看着他并适时点头,就可给他需要的支持。 

虚拟资料各个名师课程,学习资料免费送,送你18套价值1800的视频资料,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越来越顺,添加 微信公众号:bzfj855 回复:免费领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2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