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一定是交了坏朋友」,说这句话的大人,表示他没有做到真心陪伴和适时放手从孩子出生后的那一刻起,就在我们呵护备至之下慢慢长大,一瞑大一寸地用最温柔的方式摇啊摇的,把小小的孩子摇大了,看着孩子在每个阶段的成长,心里满是感动而这也是父母心中最大的安慰。这些不求回报的爱与付出,相信每位父母都一定会懂。在养育孩子的过程
「我的孩子一定是交了坏朋友」,说这句话的大人,表示他没有做到真心陪伴和适时放手
从孩子出生后的那一刻起,就在我们呵护备至之下慢慢长大,一瞑大一寸地用最温柔的方式摇啊摇的,把小小的孩子摇大了,看着孩子在每个阶段的成长,心里满是感动而这也是父母心中最大的安慰。这些不求回报的爱与付出,相信每位父母都一定会懂。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照顾孩子的生活并不是最困难的事,而是当孩子慢慢长大后,会逐渐离开父母用爱建筑好的防护圈,努力为了将来的独立而做准备,可是偏偏在这个爱的交接处总会被很多父母的放不下而扯伤亲子之间原本很美好的亲密关系。
有多少父母在经历这个阶段能够真正地放开孩子的手,而真正的放手也不是让孩子任意妄为,放手让孩子独立听起来很简单,但我们就是做不到优雅的转身,还常在不知不觉中越陷越深,嘴巴说的和真正做出的行为完全是二回事。
但这份对孩子付出不求回报的爱也是父母最伟大的地方,心里知道要慢慢放手了也做了万全的准备,可是在真正松开手后又必须在很多小细节里帮孩子顾虑周全,接着可能还要担心会被孩子嫌东嫌西,种种的为难让很多父母不知所措,深怕哪个环节做不好会失去了孩子的心,所以宁愿握紧孩子的手,也不愿意真正的放手让孩子学习独立。
期许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没有人会去仔细探讨快乐的定义是什么,享有优渥物质生活?孩子最好能懂事乖乖听话?就这样简单吗?怎么好像每对父母的人生目标都要是一样的呢?即使没有想法也总要找个看起来安全无碍的人生目标来追求,让「完美人生的定义」变成了每个人都会的照样造句。
我的孩子一定是交了坏朋友
害怕失去孩子的心是所有父母既害怕又恐慌的事,甚至有些父母可能觉得失去孩子的心比地球毁灭还要可怕,所以即使知道不能控制孩子的人生,最后仍然还是选择用柔性的权威和不当的情绪勒索,来逼孩子妥协于这个摇摇欲坠的亲子关系里。
当孩子慢慢长大和父母的距离会越来越远,而这正是孩子开始为了独立而做准备的时候了,不过孩子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还拿捏不好,当父母放手后能够享有的是什么权利,所以和父母之间需要一段磨合适应期,好好学习互相调整给彼此的自由与权利,但往往在这个学习独立的交接期让父母彻底崩溃也无法理解孩子。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父母完全不能接受原本那个乖巧懂事又听话的孩子,怎么突然一夕之间变了一个陌生人,心里猜想一定是孩子没有诚实的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再找不到确切原因的状况下,就会去怀疑孩子的人际、成绩、身心健康等是不是出了严重的问题,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总会认为是别人带坏自己的乖小孩,我的小孩一定是被坏朋友唆使才会不听父母的话,一切都是别人造成的错。
其实这都是父母一直还没有做好「该放手」的准备,等到该交接的时刻来临时就没办法也不愿意面对事实,甚至觉得被孩子针对很痛苦,不断地在原地自怨自艾,怨孩子也怨自己的命不好,让亲子关系布满新旧伤痕和永远的遗憾。
放手让孩子独立的最佳学习点,并不是等孩子长大会照顾自己的时候,这个重要的交接期,一定是从小就要开始,一点一滴缓慢地放开但不离开的方式守护孩子,让亲子间的距离越来越有爱的弹性,这个阶段也就是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候。
当孩子需要父母时,不是应该要全力以赴去付出吗?这里并不是要否定或拒绝父母对孩子的付出要有所限制,而是在为孩子尽全力付出的时候,别忘了在心中也要保留一条「亲子间爱的安全界线」,这个爱的界线不是要做任何关系的切割或分裂,而是保护并稳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平衡点,让付出和被给予的爱能用更自由的方式去传达。
孩子最需要你的那个时刻,请全心全意的付出,但请记得适时地以渐进式的引导方式,告诉孩子可以为自己做什么努力,并练习自我察觉的能力,将来孩子才会懂得去爱去感受。而父母也能在早已设立好的亲子安全界线里,学会真正的放手并不是过度限制而是给予信任与支持。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与陪伴,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请尊重并善待每一个孩子! 』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2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