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了心,就放不了手好父母,就是要无微不至照顾孩子吗?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林妈妈就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到现在,孩子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她照顾管辖的范围就更多了。举凡要吃的三餐、要穿的制服、书包要带的东西,她都会事先帮孩子
放不了心,就放不了手
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林妈妈就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到现在,孩子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她照顾管辖的范围就更多了。举凡要吃的三餐、要穿的制服、书包要带的东西,她都会事先帮孩子打点好。不仅如此,她会时时叮咛提醒孩子,例如:一放学就回家,不要跟同学到处闲逛;放学回家,不要滑手机,先去洗澡;吃饭时,不要狼吞虎咽,要吃青菜;写功课的时间到了,写的时候要专心,不要东摸西摸;功课写完,她检查得比孩子要详细;已经很晚了,去睡觉,睡觉时,被子要盖好;到了周末,她规定孩子不准跟XX去玩,跟OO去打球。
有人问林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呢?她回答说:「我以为好父母就是把孩子照顾好啊!再加上,如果我不帮孩子做好或提醒孩子的话,孩子自己就不会做啊。像是有一次,我刚好在忙,叫孩子自己整理书包。他以前没整理过书包,结果惨了,这个没带,那个带错,我还得送到学校,花掉我更多时间。而且,老师对孩子的印象也会变差。所以我不放心孩子自己做,孩子自己做,可能会出错」。
一日复一日,一月又一月,她都如此尽心尽力的照护孩子。孩子对她的叮咛提醒,常常说「等一下」,有时又嫌她唠叨,甚至跟她顶嘴,说她管太多。她自己其实也觉得很累很烦,也很生气孩子这么不听话,她好想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父母,才能找到「不放心」的原因
许多父母对孩子那颗担心的心,似乎常常放不下来,甚至孩子都长大成人了,那颗心还是放不下来。为什么这些父母放不了心呢?可能的原因很多,以下提出一些原因供家长思考,以了解自己和孩子。
1. 父母个性属于较为紧张型,所以担心特别多。 2. 孩子个性属于大而化之型,使得父母不得不担心。 3. 父母把孩子所有行为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因此不容许孩子出一点错,孩子出错,就是自己没做好父母的角色和责任(余德慧,1991)。 4. 孩子的表现就让人不放心,如果不叮咛,可能就出状况,要父母收拾。假如孩子能够表现出他的能力,让父母信任他是有能力处理事情,在此情况下,父母就会较为放心,也就比较可能放手了(林惠雅,2007)。
了解原因之后,父母有二种选择:(1) 继续维持这样的方式,孩子可能会感谢你,也可能会反抗你;因为你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管理,孩子以后可能因此而有所成就,也可能什么事都不会而需要依赖你;你可能觉得很辛苦,也可能觉得很有成就感。 (2) 改变自己对「好父母」的想法,并且藉由培养孩子的能力,使自己放得了心,因此而放得了手。
练习放手,首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能力
对于想要放手却又放不了心的你,或许可以尝试这么做:
1. 观察孩子已具有的能力,然后选出一项小事是在孩子能力范围里的,再依照适合孩子、以及孩子能懂的方式,以具体步骤来教导孩子做这件小事。例如,孩子是小学生,孩子已会一些生活自理的能力。平常都是你帮孩子整理书包,现在开始以具体步骤引导孩子自己学习整理书包。请记得每个孩子适合以及能懂的方式可能不同。 2. 当孩子学会一件事情的能力之后,再选出下一项事务,例如,安排自己写功课的时间。接着或许是学习安排下课后的时间运用,再接着是管理自己整个星期的时间。 3. 如此,一件又一件事情,一个又一个能力的培养,逐渐的,孩子的能力由一件变成许多件,许多件则可组成更高阶的能力。对孩子来说,增加他对自己的信心,对你来说,也减少你的担心,随着年龄成长,孩子具有的能力越多,可以解决的问题也越多,那么你就越来越可以放心放手了。
不过,在培养孩子能力的过程中,有几项值得注意之处:
1. 每个孩子的能力可能不太一样,每位父母重视的能力也不同,因此,选择什么能力的培养有个别差异。 2. 孩子的学习的方式不同,因此,你要用适合孩子、以及孩子能懂的方式,以具体步骤来教导孩子。 3. 你需要知道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即成,是一点一滴的累积,记得提供孩子尝试、练习和犯错的机会。 4. 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记得看到孩子努力的过程,你要肯定和回应孩子的努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2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