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游戏就化身小霸王?用游戏杀杀他的锐气吧!作者|黄于珊、杨雅茹(雅文基金会听觉口语师)孩子与家人或玩伴相处的过程中,是否有发生过一连串让人措手不及的情绪反应?上演各种令人头痛的人际状况剧?例如:孩子说不清直接暴跳如雷
作者|黄于珊、杨雅茹(雅文基金会听觉口语师)
孩子与家人或玩伴相处的过程中,是否有发生过一连串让人措手不及的情绪反应?上演各种令人头痛的人际状况剧?例如:孩子说不清直接暴跳如雷、总是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分享、想要争第一或不想输而得失心过重……。
少子化让学龄前的孩子与同伴一起玩的经验变少,经济负担让父母忙于工作,大大削减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与精力;而处于E世代的我们,人手一支的3C产品带来快捷与便利,却减少与人面对面沟通的机会,种种现象可能会限制孩子的沟通发展。
什么是沟通?什么又是有效的沟通呢?我们都知道,沟通的本质在于与人交换讯息,无论所使用的形式是口语、手语或其他手势都能产生不同的沟通互动方式。在意见表达与接收的过程中,彼此建立共识,并且相互有目的性地聆听,透过了解所接收到的讯息、意义或意图,达到双向讯息交换。不难发现,有效的沟通是需要倚赖人与人面对面,以及一来一往的互动。
玩桌游也能培养孩子的沟通力
大人若想透过游戏增进亲子互动,同时帮孩子培养沟通能力,但觉得3C游戏伤视力,家中玩具已玩腻,又不想舟车劳顿出外旅行,那与孩子玩桌游绝对是极佳选择!
桌游又称不插电的游戏,是一个可以在短时间凝聚彼此,面对面真实互动的游戏方式。不同类型的桌游,可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然且愉快地体验沟通,而桌游对于沟通的发展好处多多,整理以下优点:
(1) 了解自己、观察别人:透过真实互动的游戏方式,让孩子体验如何表达自己、观察别人、与他人沟通,是练习社交互动的好机会。
(2) 练习多种社交互动技巧:从游戏中引导孩子使用不同的社交互动技巧,包括适当使用语言/非语言沟通、分享、等待、耐心、轮替…等。
(3) 主题多元:体验不同主题的桌游,可促进孩子的学习动机并从中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4) 创造丰富情境:运用丰富的游戏情境,创造孩子使用语言、发展语言的机会。
桌游百百款,应该如何选对类型?
桌游的类型很多,不同类型或不同的玩伴组合都可擦出不一样的火花,而桌游种类众多,该如何选择呢?以下将桌游分成三种类型介绍:
反应型桌游:让孩子体验输赢不重要
考验玩家们的反应,通常是透过眼睛观察、大脑判断思考,最后由手来做动作,像是正确地抢牌、丢牌或是按铃等。例如:《德国心脏病》、《闪灵快手》、《哆宝》、《丑娃娃》
如果孩子得失心比较重,可以让孩子试试反应型的桌游,反应型桌游每一局进行很快,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输赢,游戏中孩子与大人是平等的,大人也可能因为反应慢而输,让孩子从游戏中了解谁输谁赢不重要,共同参与游戏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策略型桌游:让孩子静心思考、观察推敲
这一类型多属于「主题思考」的游戏,游戏机制是需要每个步骤都经过仔细思考才能获得最大的胜利。例如:《奇鸡连连》、《生态公园》、《撞桶王3D》、《水瓶座》。
如果孩子比较躁动,容易和其他孩子起冲突的话,试试看策略型桌游吧!游戏中,孩子需练习静下心来思考,观察他人的行动,然后预测推理并小心谨慎决定自己下个步骤要做什么才能获胜,大人可以示范将自己的观察和策略一边执行一边解释说给孩子听,让孩子观察后也运用逻辑思考,将策略运用在自己的回合内。
合作型桌游:让孩子相互合作、同理他人
玩家们需互相帮助或同属一队,并有一个共同目标一起完成任务,而不是各自竞争。例如:《抖抖山大冒险》、《美人鱼岛》、《狮子剪发大冒险》、《拯救北极熊》。
对于自我中心的孩子可以试试看非竞争性的合作型游戏,因为大家都是站在同一阵线,只顾自己的利益是无法达到胜利的。游戏中每名玩家都必须替他人着想,互助合作,有效地双向沟通,共同讨论策略才能完成任务。当孩子无法替他人着想时,可以将游戏进程放慢,和孩子一同思考不同策略的利与弊,练习以大局为重的思考模式,同理他人处境,共同达成目标。
以《抖抖山大冒险》为例,这个团队合作的桌游有三种事件卡,包含体验卡、讨论卡、动作卡。 「体验卡」主要让玩家体验缺乏视觉线索时,如何专心倾听他人传达的讯息,或是在不能开口说话的时候如何沟通传递讯息,让玩家了解不同情境的沟通方式所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而学习说出自己的感受、同理他人,及彼此尊重。 「讨论卡」则是当玩家游戏过程中遇到状况,需要付出不同代价才能继续进行游戏时,玩家们必须互相沟通与讨论,用心听他人的决定是什么,进而练习如何彼此尊重及肯定自己。 「动作卡」是当游戏获胜的条件变严苛时,玩家们必须共同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数与挫折。游戏过程中,玩家须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思考应变方式,同心协力渡过难关,让玩家们共同体验付出、获得与承担。
家人是孩子的第一个玩伴
家人是与孩子相处时间最长,也是互动最密切的人,桌游是很好的互动媒介,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他在游戏中的角色,讨论游戏中的付出、获得及当下的感受,并鼓励孩子遇到挫折时如何正向思考,及运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也可以让孩子担任引导的角色,示范观察、等待及倾听,同时大人也要与孩子一起分享经验与感受,并且帮孩子增加新经验及词汇。
孩子的语言及沟通能力取决于从小吸收大量、丰富的句型与词汇用语,透过和孩子互动建立他人与环境的关系,从桌游不同情境、文化的角色扮演及体验,让孩子脑力激荡并练习挫折转化,进而培养良好的情绪管里,在游戏中开心玩出沟通力,成为沟通小高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2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