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斥责孩子时,读读这篇》每当我火冒三丈、感到痛苦与挫折的时候,请让我永远记得…因孩子犯错而大发雷霆时,犹太父母绝不会责骂孩子,而会念以下祷告文:请赐予我指导孩子的智慧,以让我替孩子解惑、解决诸多亲子冲突,并遵循律法继续好好生活。每当我火冒三丈、想用责骂和鞭策的方式,来践踏孩子的灵魂时,请赐予我能克服一切的自制力。请让我对不耐烦、悲伤、痛苦的情绪,以及小小失误与不适的感受视而不见;
想斥责孩子时,读读这篇》每当我火冒三丈、感到痛苦与挫折的时候,请让我永远记得…
因孩子犯错而大发雷霆时,犹太父母绝不会责骂孩子,而会念以下祷告文:
请赐予我指导孩子的智慧,
以让我替孩子解惑、解决诸多亲子冲突,
并遵循律法继续好好生活。
每当我火冒三丈、想用责骂和鞭策的方式,
来践踏孩子的灵魂时,
请赐予我能克服一切的自制力。
请让我对不耐烦、悲伤、痛苦的情绪,
以及小小失误与不适的感受视而不见;
请赐予我更多的耐心,
以及比耐心还要再多更多的耐心;
请让我们都能感同身受,
使孩子明白我正在努力了解他们的想法与心情。
每当感到痛苦与挫折的时候,
请让我永远记得,
初次得知孩子存在时的喜悦、
孩子第一次学走路时的兴奋、
以及第一次拥孩子入怀的欣喜。
请赐予我健康的身体,
让我在感到精疲力尽时,也能起身照顾孩子;
请赐予我面对人生的喜悦、欢笑与热情。
请凭借信念与正向力量,让我充满自信;
请赐予我保持沉默的权利,
避免恶言恶语和讥笑怒骂伤害了孩子的灵魂。
请赐予我接纳孩子所有面貌的包容力,
并让我在深爱孩子的同时,
也能一并爱着自己内在的那个孩子。
透过祷告找回平常心后,犹太父母才会和孩子对话。
藉由询问,而非教训与责骂,跟孩子聊一聊为何会犯错,以及该怎么做才好,并给孩子时间自行思考与反省。
纵使遇到需要体罚孩子的情形,父母也不会提高分贝说话,而是继续与小孩对话。孩子看到父母愿意倾听自己时,心里就不会感到委屈。藉由双方慢慢对话的过程,孩子会承认自己犯下的过错,并真心忏悔。
其实从父母的角度来看,由于孩子涉世未深,所以每当他们遇到问题时,我们总是习惯出面为孩子解决。可是,犹太父母会静待孩子自行解决问题,因为犹太父母认为,小时候犯错,总比长大后才犯错来得好。
犹太教育的核心,是让儿童懂得自主思考、表达自我,而这样的教育能够成功,都要归功于父母的无私与忍耐。
父母往往认为,口头责骂的处罚方式比体罚来得轻微,但事实并非如此。对孩子而言,相较于肢体暴力,其实责备、侮辱与破口大骂,才更容易造成负面影响,心理暴力造成的伤害,远远超过肢体暴力。
除此之外,心理暴力还包含用极端言语侮辱子女、推卸责任,或施加身体上的威胁等,而这一切将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永久的伤痛。
挪威某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显示:比起肢体暴力,心理暴力会造成更严重的心理创伤。未受到妥善照顾或曾遭受心理暴力的受害人,成年后非常容易罹患忧郁症,而且也容易感到不安。
所谓的未受到妥善照顾,指的是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与呵护,而心理暴力指的则是父母嘲笑孩子、让孩子感到丢脸,或是说孩子不乖等。当这些行为在家庭中成为常态时,长期暴露在这些情况下的孩子,将会因心理创伤而受尽折磨。
在责骂孩子时,父母仍应坚守以下原则:
第一,父母不可以在生气的状态下指责孩子。有句犹太格言说:「在气头上的人,无法教育任何人。」父母必须待愤怒情绪沉淀后,再静下心来指出子女做错的行为。
第二,父母必须当场纠正子女的错误行为。将子女犯下的失误闷在自己心里,事后再一次摊开来讲,并不是一个好方法。
第三,责备孩子时,不应该只看后果,应仔细检视原因,再教训孩子
。
孩子受挫时,为了让自己感到安心一些,可能会做出错误的行为。因此,孩子的行为究竟是偶然发生的,还是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才衍生出错误的认知,父母必须弄清楚再处理。
最后,父母必须注意言辞是否恰当。 责备孩子时,父母容易因情绪激动而说出「总是、绝对、真的是、一定」等夸张用词。如果听到「你这孩子怎么总是这副德性」、「你真的是无可救药了」等责骂,孩子会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因而变得更加叛逆。
「右手惩罚孩子,左手拥抱孩子。」——《塔木德》
这句话意味着,父母斥责、处罚完子女之后,务必在事后对他们表达自己的爱。如果处罚完之后,没有拍拍孩子、安慰他们一下,失落、厌恶、恐惧等负面情绪,将就此埋藏在他们心中。如果父母能用温暖的亲情拥抱孩子,他们便能脱离负面情绪,回到心平气和的状态。
「责备孩子后,就寝时别忘了温柔以待。」——《塔木德》
一天下来,如果有令孩子感到害怕或伤心的事,犹太父母会当天处理好这些情绪。即使刚刚才严厉指责过孩子,他们也会在子女就寝时,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如果不这么做,孩子很有可能会哭湿了枕头后才入睡。
睡觉时,若父母能温柔的守护在小孩身边,便能让他们的心灵获得安定的力量。如此一来,孩子就能扫去一天下来累积的紧张与担忧,安稳的进入梦乡中,隔天再以愉快的心情,展开崭新的一天。
《旧约圣经》中提到:「上帝藉由白昼与黑夜创造出一天的周期。」犹太人会根据此周期,在夜晚整理一整天发生过的事情后再就寝。这么做,他们才能忘掉当天发生的坏事,并迎接全新的早晨。
比方说,小孩在家里的墙壁上涂鸦时,见到这样的行为,父母通常会说「不可以画」、「你到底做了什么好事?」因此孩子很常看到发怒的父母。
可是,犹太父母会说:「墙壁不是用来涂鸦的,想要画画,应该画在图画纸上。还有,清理墙壁可是一件苦差事喔!」他们不会处罚孩子,反而进一步思考孩子这个行为的原因,只将这件事情的后果当作问题看待。
他们绝对不会说出「有够笨的」、「又搞这一出」等伤害子女人格的话语。假如父母常常发脾气,孩子的情绪也会变得很不稳定。相反的,如果父母教导孩子时能拿出耐心、沉着以对,这同时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耐心。
一般来说,孩子犯错时,这么做是最理想的:在子女铸成大错的情况下,犹太父母会暂时沉默不语,然后注视孩子的眼睛3秒钟。发生突发状况时,只要3秒钟不说话,孩子也能明白自己做错事了。所以,他们会一直盯着父母看。
这时,根据父母所做出的反应,孩子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举例来说,如果父母大喊:「喂!不准画!」孩子便会在充满否定话语与负面情绪的环境中成长。
但是,如果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孩子会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因而丧失了解原因及反省的机会。
因此,如果孩子闯祸或是发生了什么事,建议采用以下做法:
第一步骤:沉默不语3秒钟。
第二步骤:你还好吗?
第三步骤:发生什么事了?
第四步骤:该怎么做才好呢?
尽管这么做并不简单,但身为父母的我们,只要能带着耐心、改变说出口的一句话,孩子的个性及人生,都会变得非常不一样。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2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