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内向吗?从练习打招呼开始,提升孩子社交力!「小雅,来跟邻居伯伯打招呼」「他是谁?我又不认识,才不要」「……」带着孩子搭电梯出门,遇到隔壁邻居时,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简单跟对方打个招呼,但是孩子每次遇到不熟悉的人就扭扭捏捏,甚至会说出让人觉得有点失礼的话,爸爸妈妈不禁伤脑筋,该怎么做才好呢?孩子慢慢长大后,要开始学习与他人互动对话,却也因为缺乏经验,而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自如。在家中,爸爸
「小雅,来跟邻居伯伯打招呼」
「他是谁?我又不认识,才不要」
「……」
带着孩子搭电梯出门,遇到隔壁邻居时,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简单跟对方打个招呼,但是孩子每次遇到不熟悉的人就扭扭捏捏,甚至会说出让人觉得有点失礼的话,爸爸妈妈不禁伤脑筋,该怎么做才好呢?
孩子慢慢长大后,要开始学习与他人互动对话,却也因为缺乏经验,而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自如。在家中,爸爸妈妈可以透过亲子共读、对话轮替等练习方式,多陪伴孩子分享他的感受,不只能增进语言能力,也能帮助孩子提升与同侪应对的社交力喔!
提升孩子社交技能,用这5招搞定
然而,爸爸妈妈可能会担心孩子还小,无法参与对话的练习。其实,只要多说出来并和孩子来回对话,这过程自然能提供他许多语言刺激和练习的机会,并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合宜沟通的表达内容和回应方式。
让我们一起透过这五个技巧提升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社交技能:
1. 把握问候时机
虽然打招呼看似是一个再简单也不过的动作,但却是开启社交互动大门的钥匙。爸妈可以亲自示范,并教导孩子正确的问候方式,让孩子知道如何应对进退才合乎时宜。
生活中,爸妈可以在同学来家里拜访前,先引导孩子等等可以运用的问候语句,例如:等一下阿杰来的时候,除了跟他问好外,还可以问阿杰:「你今天体育课好玩吗」。透过这样的练习,孩子除了学习一般社交互动习惯外,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同学可能会回覆的内容,累积社交经验。等孩子的基本技巧建立起来后,就可以将互动的主导权交还给他,例如:等他放学回家时,就可以直接问他今天过得如何,让他有机会参与对话互动的练习。
2. 必备功能性片语
爸妈可以先帮孩子在脑海里储存一些社交互动中常用到的小片语。例如:「你可以帮我吗」、「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我不想要做这个」、「谢谢」、「你可以再说一次吗」、「我想要上厕所」、「我的名字是刘小华」等。向孩子说明在哪些情境下可以用到这些语句,并且让他思考讲完后要怎么继续与他人对话。
3. 轮替和分享
轮替在对话和游戏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孩子而言,他要先理解问题,知道什么时候要回答和什么时候该倾听别人说话。爸妈可以透过游戏教导,例如:玩大富翁时,现在轮到阿明了,向孩子说明要先等阿明执行完所有动作后才会轮到他。或是遇到卡关时,该如何开口寻求他人的协助,并在符合对话轮替的礼仪下适时的插入自己的意见。
4. 理解情绪感受
为了让孩子能够表达感受,他要先能理解和描述这些情绪。利用游戏可以教导孩子一些特定的词汇,帮助他们更准确地描述自身感受。例如:可以使用孩子喜欢的玩具进行角色扮演,藉由不同的场景状况,建立对应的对话和回应。
另一种方法则是教导他们如何辨识脸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有时候孩子可能会没听明白对方带有情绪的话语,以致无法做出正确回应。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共读或看卡通,帮助孩子辨别角色表达的不同情绪,以及对应的脸部表情或肢体语言。同时也应和孩子讨论对方为什么有这样的情绪,以及找出可能解决的方式或沟通技巧。
5. 学习社交词汇
有很多字词的意义都很简单,但孩子可能一开始还不太懂这个词在社交情境中的影响力。因此,爸妈可以透过互动与自然情境,帮助孩子学习特定词汇的涵义以及使用时机,例如:朋友、轮流、问题和「注意听!」等。
与孩子一来一往的对话轮替,不仅能增进孩子的语言能力,进一步还可以培养孩子面对校园生活必备的社交力。在遇到上述情境时,爸爸妈妈不妨多陪伴孩子、多花一点点时间与孩子互动,一定能看到孩子的进步与成长的。
图片提供:雅文儿童听语文教基金会
大数据编辑:黄小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2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