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如何写人物,写作如何写出画面感,学会这8种方法

写作怎么教?专题企划│黄启菱、陈培思撰文│黄启菱从去年开始,简称「国写」的作文从学测国文科独立出来,单独施测,而且分数占国文成绩的一半,占分高、比序重,对升学的影响更关键。大考作文变难、变重要,是为了抢救孩子的作文能力。而且这不是某地独有的现象,美国的SAT考试与日本的大学入学考也都将陆续

写作如何写人物,写作如何写出画面感,学会这8种方法

写作怎么教?

专题企划│黄启菱、陈培思

撰文│黄启菱

从去年开始,简称「国写」的作文从学测国文科独立出来,单独施测,而且分数占国文成绩的一半,占分高、比序重,对升学的影响更关键。

大考作文变难、变重要,是为了抢救孩子的作文能力。而且这不是某地独有的现象,美国的SAT考试与日本的大学入学考也都将陆续调整,各国趋势类似。

现在学生的作文能力变差,跟网络的普及与运用直接相关。从部落格写作到某社交与通讯软体流行,从错别字变多,到断裂式的书写,现在则都使用Instagram(IG)、开直播,以影像的分享为主,即便要传讯息,也大量运用贴图,连字都不用写了,写作能力当然每况愈下。

本期《未来Family》多数受访老师都指出,作文要好,除了学校老师的培养与训练,还得搭配家庭教育,积累丰厚的写作养分。 《未来Family》采访了多位大考作文拿下超高分数的学生,整理出他们的具体做法,供家长参考,并采访张曼娟、张嘉骅、林明进等多位名家,分享他们的独到观察与有效教学经验。

作文对升学的影响愈来愈关键

觉得难吗?这是大考中心去年底最新公布的学测研究试卷。第一题是国文科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混合的题型;第二题则是国语文写作能力测验。从去年开始,简称「国写」的作文从国文科独立出来,单独施测,而且分数占国文成绩的一半,重要性不言而喻。

会考题型也正在转变。去年会考作文的题目是「我们这个世代」,考生要在看过引导图表之后,写下自己的经验、感受或想法;前年则是要求考生就个人生活见闻,以「在这样的传统习俗里,我看见……」为题写作。

相较起传统大考作文题目如「让生命更丰美」、「一场及时雨」等等,如今的大考作文题目更多元也更具挑战性,而且在占分高、比序重的情况下,作文对升学的影响也更关键。

「传统的命题作文是可以训练的,只要你依循基本公式,起承转合再加上一些名言佳句等,就能拿到分数;但现在的考试,题材跨越学科领域的藩篱,而且强调生活情境,你要脑子里有料才能写得好,」新课纲国语文领纲研修委员会副召集人、作文名师庄溎芬说。

作文变难,是为了抢救孩子的作文能力

大考作文变难,教育界都明白,原因是为了抢救孩子的作文能力。 「毕竟在某地,考试确实领导教学,像基测刚开始的前几年不考作文,高中端就明显感觉到学生作文变差,后来在各界呼吁之下,才开始考作文,」一位高中老师说。

而且这并不是某地独有的现象。例如,美国的SAT考试2016年开始把写作独立出来测验;日本的大学入学考原本都是选择题,从2020年开始也会逐步增加简答、论述与作文题;大陆、香港等地的大考,写作题目也都陆续调整,各国趋势类似。

孩子的作文能力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长期关注写作教育的知名作家张曼娟坦言,现在许多学生连写国字都有困难,对国字的认识很模糊,更不用说连接成词句或是段落,写文章已经变成「酷刑」。

十多年前,张曼娟开设小学堂时,主要希望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得更好;现在却必须将焦点放在把学生带入门,学会基础写作。张曼娟感叹:「从过去希望写好,到现在只先求会写,如果没有更重视奠基中文能力,以后要教孩子的,恐怕是怎么写中文字。」

庄溎芬则观察到,现在学生的作文能力变差,跟网络的普及与运用直接相关,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

阶段1:十几二十年前,部落格开始流行,许多学生的写作活动从纸本转移到部落格上。当时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错别字变多,因为写作都用打字,不需要一笔一画写字,但至少,当时的写作还是写一个篇章、有结构性在。

阶段2:约莫十年前,某社交与通讯软体开始流行,书写打破了组织、结构。某社交上的书写大多是断裂式的,文句之间没有脉络逻辑,甚至只有单句就PO了。

阶段3:现在大家都玩Instagram(IG)、开直播,以影像的分享为主,即便要传讯息,也大量运用贴图,根本连字都不用写了。

写自己想写、要写、该写的,才是王道

学生作文不好,但考试又要考,补作文的风气愈来愈兴盛,而且许多补习班为求速成,直接教学生背范文、背套路。曾任会考写作测验阅卷召集人的淡江大学中文系荣誉教授曾昭旭说:「这根本是『歧途』,写作文用背的,老师一看就看出来了,阅卷老师要看那么多卷子,怎么会分不出来你是不是背来的呢?这是没什么用的。」

建中退休名师、《国写笨作文》作者林明进也说,如今的考试型态,「写你想写的、写你要写的、写你该写的,这才是王道,」考生千万不要套招,乱背别人准备好的文章,结果会是死路一条。

曾昭旭说,作文要好,最基本的功夫仍在阅读的累积,以及生活经验的拓展。庄溎芬进一步表示,写作就像是烹饪,要有好的火候、要学搭配菜色,这些技巧学校老师可以训练,「但烹饪的材料从哪里来?材料是学校老师没办法给的,尤其是现在的考试,跟过去不一样,要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想法。」

清华大学教育与学习科技学系教授柯华葳曾以「读写素养」为题,进行深入且大规模的研究。结果发现,阅读素养好的人,写作素养也会好,「而影响阅读素养的最关键因素就是阅读兴趣,所以最根本的,是要给孩子读好的读本、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

读与写是最关键、基本的素养

读与写,是一体的两面,也是最关键、基本的素养。柯华葳强调,每个人不论是要解决问题、累积知识、发展潜能、参与社会等等,都需要读写素养。她以去年底的公投选举为例,「资讯那么多、那么乱,你要有阅读的素养才能判断,而你想要表达你的看法,就需要有写作的素养。又比方说,你要找工作,也得会写履历吧!」

柯华葳说,孩子未来要面对的世界很复杂,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阅读,「从小就开始陪伴孩子阅读,引导孩子读好的作品,让孩子慢慢有思考的习惯,再透过写作,去发展高阶思惟,孩子会一生受用。」

这三招,为「写作存折」储值

多数受访老师都指出,靠学校老师的培养与训练,学生要在大考作文中拿到中上的成绩不会太难,但若想顶尖,就得搭配家庭教育,积累丰厚的写作养分。    本期《未来Family》采访多位大考作文拿下超高分数的学生,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从小父母就积极陪伴、打好阅读基础,长大后也持续自发性阅读。以下是他们的具体做法:

一、从小养成习惯,从亲子共读到自主阅读:目前就读北一女的林昀宣,去年会考测验的作文被心测中心选为范文。她回忆说:「从小陪我成长的就是各种故事,爸妈会念故事给我听,每天睡前也都会听故事CD。」而且家里的遥控器还被管制,她有空时只得看书。后来她把家里的书都看光了,便开始到图书馆借书看。另一位会考获选范文的邱子茵则记得,爸爸有空时总是在看小说或杂志,耳濡目染之下,她有空也会拿起书来看。

去年学测作文获得特优的沈佳慧说,小时候妈妈常常念绘本给哥哥跟她听,就算她偶尔坐不住或放空,妈妈还是不放弃的继续念。上了小学以后,她发现图书馆有很多好看的书,从此会自己去找书来看。

二、杂食性阅读,跨领域涉猎:如今的大考题型强调跨领域,类型、主题不设限的「杂食性阅读」,最能因应新作文趋势,不仅能累积各领域的背景知识,还能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在考试时快速掌握文章重点。比方说,林昀宣从儿童绘本、《国语日报》、童诗,到儿童版成语故事、中国经典文学,甚至西洋青少年小说《波西杰克森》、《哈利波特》到漫画《怪医黑杰克》、《名侦探柯南》等,她都看。

「再长大一点,我也会看妈妈从公司带回来的财经杂志,甚至连传单也要随手拿来看,」林昀宣笑说。

沈佳慧也是从侯文咏到金庸、从文学到自然科普都爱看,甚至会读报章杂志上关于库德族与加泰隆尼亚的独立公投、川普新亚洲政策等专题报导,觉得吸收新知很有趣。

三、定期定量,持续积累不间断:很多孩子的阅读之路,到中学时就断了,但这些作文高手即使课业繁忙,仍然保持定期定量的阅读。例如沈佳慧在中学六年期间,每天睡前都会看课外书当成休闲。

106年学测作文全台最高分、现在就读北医医学系的阮俊儒,从小就会看《儿童天地》等刊物,有定量阅读的概念,即便是在大考前也会每天阅读,真没空时就翻翻报纸,看看国际新闻、社论、副刊等。他强调,阅读不是走马看花,「你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看了之后想一想,记得问问自己:有没有学到什么事?有什么反思?」

虚拟资料各个名师课程,学习资料免费送,送你18套价值1800的视频资料,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越来越顺,添加 微信公众号:bzfj855 回复:免费领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3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