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不是只有责骂和奖励,影响孩子心理层面最重要的关键是:倾听孩子说话基本上不要忘记「教养孩子心理层面的目标」,倾听孩子说话阿德勒心理学课程采取不奖赏,也不惩罚,是没有「赏罚」的教养方式。我们认为,使用赏(赞美)和罚(责骂)的教养方式,其目标只是教导,而非培养孩子产生「我有能力」、「大家都是我的伙伴」的感觉。例如:当孩子不肯念书的时候,你严厉的责骂他
教养不是只有责骂和奖励,影响孩子心理层面最重要的关键是:倾听孩子说话
基本上不要忘记「教养孩子心理层面的目标」,倾听孩子说话
阿德勒心理学课程采取不奖赏,也不惩罚,是没有「赏罚」的教养方式。
我们认为,使用赏(赞美)和罚(责骂)的教养方式,其目标只是教导,而非培养孩子产生「我有能力」、「大家都是我的伙伴」的感觉。
例如:当孩子不肯念书的时候,你严厉的责骂他说,不念书的话,会得到「没有点心、不可以看电视」等等他讨厌的惩罚。如此一来,孩子学到了什么?
反之,如果孩子认真念书,你便拼命的赞美,甚至买他喜欢的东西,作为鼓励的奖品。这样的孩子又学到了什么呢?
家长一旦使用赏罚的模式来进行教养,代表从外界来刺激孩子,就像训练动物一般,或许短时间见效,但长期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大家仔细思考一下。
这个单元,我们建议家长用「赋予勇气」取代赏罚,让孩子明了,在社会上我们要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
而身为父母既不能像皇帝,高压权威式支配孩子生活;也不能像奴隶般,永远服务孩子。那么,「赋予勇气」到底是怎样的教养方式呢?
让我们来看看山野家的案例。
看了刚刚的实例,你认为阿枫的回应,符合阿德勒心理学中教养孩子的心理层面目标吗?有传达了「我有能力」、「母亲是我的伙伴」这样的信念给大树吗?
从大树的立场来看──
或许他感觉:「本来想跟妈妈分享和朋友玩耍的快乐,想跟她聊晚餐的话题,却被拒绝。原来我就像妈妈说的,是个一无是处的坏孩子啊!真难过……妈妈好恐怖!她如果不肯给我吃最爱的饭后甜点,那可就糟糕了!没办法,还是快点去写功课吧!」
他也有可能认为:「妈妈不但不听我说话,狠狠的骂了我一顿,还抓住我的弱点,叫我照她说的话行动,我又不是她的傀儡!管他的,别生气!只要把功课写完,就没事了!」
说不定大树会想:「是啊,原来像妈妈那样,非常生气的大声说话,抓住别人的弱点,就可以让别人听话。真可惜,下回要用这个方法对付妈妈。」
以上不管是哪一种想法,大树都极可能从阿枫的回应,学到不太好的事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3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