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名的暴力》孩子的身心尚未发展成熟,做错事了,需要大人的协助,而不是体罚殴打为了孩子好体罚在所难免?暴力只要以爱为名就能在家庭里被合理化?!「要知晓一个社会的灵魂,就看这个社会对待孩子的方式,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纳尔逊.曼德拉。那么「家庭」呢?一个是否异常具危险性的家庭,从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就能明白。今早我正
以爱为名的暴力》孩子的身心尚未发展成熟,做错事了,需要大人的协助,而不是体罚殴打
暴力只要以爱为名就能在家庭里被合理化? !
「要知晓一个社会的灵魂,就看这个社会对待孩子的方式,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纳尔逊.曼德拉。
那么「家庭」呢?一个是否异常具危险性的家庭,从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就能明白。
今早我正准备开始复健运动前,习惯性的浏览了新闻,当我看到这则虐童案件忍不住哭了出来,情绪一直无法平静,心中有如千刀万剐,气愤悲痛也恐惧不安,这又是一起发生在你我身边的虐童案件,为什么我们还是能够理所当然的在新闻里看到。
这份悲伤实在太过沉重,已是成人的我都难以承受,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我不禁要问孩子到底做错了什么?
我们总是强调人权和尊重彼此的差异性,但就是不包含孩子,孩子永远没有选择和发言权,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独立的个体就字面上的意思不深奥且非常浅显易懂,可是父母往往很难认同与孩子的关系是各自独立的。
期待我们的孩子都能够成为自主的个体,同时也具备同理心,人权的基本建立在『自主』、『关怀』与『同理心』上,但是在家庭主义和父母主义里,孩子不能拥有他们的权利,孩子被视为是大人的「所有物」。
社会文化与惯性思考的意识形态是不是在某一方面也造成了我们只能隔岸观火,让事件不断地发生?
孩子,不论是在情感、生活或是经济上都需依赖父母,所以不知不觉形成一种需要被支配的关系,即使知道不平等,却也见怪不怪,因为在家庭与父母主义下,任何管教都是理所当然在所难免的。
以爱、家庭、父母之名压迫孩子的权利,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或是正进行中,只是我们太习惯了自己高高在上的被需求的身份而未曾察觉自己正在剥夺孩子的权利。
在我之前的文章里曾提到:不当体罚可以催毁孩子的一生,暴力一旦侵袭,孩子的身心将体无完肤,也在心碎和羞辱里慢慢死去。
很多人会说,他们小时候还不是这样被打大了,也没怎样。如果长辈没那样对我,我可能也不会成为好的人。不打不成器,这些想法和体悟并不是大彻大悟有所成长,而是贬低了自己身而为人的价值观。
不久前发生了让我震憾也难以忘怀的事。那一天,儿子放学一回到家连书包都还没有卸下就紧紧地抱住我,我有点担心是不是在学校发生什么事情了,于是赶紧询问关心儿子。
「妈咪,谢谢你和爸比都不会使用暴力教我,也不会打人,我突然觉得我好幸福。」儿子抬起头凝视着我的眼神好无助。
儿子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我一头雾水,接着儿子说出了在课堂上发生的事。
「老师今天问全班同学,爸妈在家会不会打小孩,有被父母打过的请举手,没想到举手的同学竟超过20位,超过了全班人数的2/3。打在同学身上的有木棍、尺、衣架或徒手徒脚。我觉得好可怕,同学好可怜,我想如果我是生长在那样的家庭里,我应该早就被打死了。」儿子心有余悸,我也心疼儿子和所有的孩子。
听完儿子说完课堂里的对话,我花了一些时间去相信和接受这个事实,又想象着儿子说没有举手的只有4、5个同学的画面,我的难过无以复加。
由此可知,在家庭主义和父母主义的结构下,多数父母仍然对于体罚的管教是有绝对的必要性,为了纠正孩子的行为不当,「暴力」成为了管教的合理正当方式。
父母不只一次在无数的研究报告里得到过这样的资讯:体罚对于教育毫无效用,暴力(精神、言语、肢体)反而内化成孩子的自我贬低和批判,造成压力创伤或是人格扭曲,暴力体罚带给孩子的只有恐惧和退缩,并不会让孩子反省与自我觉察。
即使无数的研究报告里都这样告诉我们,我们为何还是无法摆脱暴力的管教方式呢?暴力本该不存在于孩子的身边,但是在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却必须要接受这样根深蒂固的教育方式,父母生养孩子,所以有权利对孩子动手,那以爱为名的管教使得暴力故态复萌。
如果看到妻子被丈夫殴打、路人被随机攻击,相信每一个人毫无疑问的都会认为这是不被允许的暴力,那么为什么孩子被这样对待,父母却不认为是不被允许的暴力呢?我常这样思索着,为什么同样是暴力对待,但只要发生在家庭里的孩子身上,就会莫名地被合理化,说到底父母是否仍然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所有物呢?
体罚和虐待没有界线,很难说明它的合理性,因为不论是哪一种,使用暴力就是不被允许。家庭应是孩子最温暖也最安全的避风港,但虐童却多数发生在我们所谓可以保护孩子的家庭里。
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 不能任由养育者暴力对待!
孩子的表达与情感抒发不如大人成熟,在发展成熟前往往以最直接外显的方式爆发心里的压力,也就是父母常忧心的行为问题,所以无法无视。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里,有爱有悲也会有不动怒的时候,但这不该成为父母「不得已」的理由,孩子的身心尚未发展成熟,需要我们的协助,父母不能只是握着控制的权利而不有所觉察。
没有人是天生的父母,父母也和孩子一样需要不断学习,和孩子沟通的管道有很多,我们可以让自己有选择更好的方式爱我们的孩子,当怒气喷发时,请先练习深呼吸,让自己说出口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让孩子和自己感受到被理解,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让孩子练习自我觉察并透过检视自我了解自己最需要协助的是什么。
身为父母看到孩子的行为不如期望时,难免感到束手无策,这种恨铁不成钢,忍不住要控制孩子的感觉真的很难受,也能完全理解,但是我们可以有比暴力更好的方式教养孩子。
教养是一漫长没有尽头的道路,所有人都曾在这条路上跌倒过,找到最适合你和孩子的教养方式,和孩子一起练习,不论多盛怒的情绪相信都会在每一次的练习里慢慢被稀释。
保护我们的孩子,别让家庭主义和父母主义侵蚀我们对孩子的爱,请保护我们的孩子,让孩子能够在我们的爱里展翅飞翔。
尊重并同理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与气质,请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着一定比例的细腻与奔放,所绽放的光芒才更显得独一无二。
微微新书分享:微慢式教养–慢下来才能理解孩子,父母也能在「慢」里找到自己。
微与孩子们的专属专页:陪着孩子一起感受一起成长《棉花糖的晴天暖绵绵》
微与孩子们的专属频道:倾听孩子也倾听自己的内心《微与孩子们的日常-一起慢慢走》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3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