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让孩子学什么好,暑假给孩子

小孩放暑假,生活太散漫?别期望孩子知道自己该怎么做,4心法2工具,教出自律、负责的孩子一个小女生,因为上课时和同学说话,被老师处罚,两个人到毕业前都要分坐在教室最远的两端,下课时也不能互相靠近或说话。这位小学老师生气到涨红脸、手拿藤条狠狠抽打着学生的手心,一边要全班听好,一边对学生怒吼:「今天打你就是为了要让你记取教训,不敢再犯这样的错误!」

这个暑假让孩子学什么好,暑假给孩子

小孩放暑假,生活太散漫?别期望孩子知道自己该怎么做,4心法2工具,教出自律、负责的孩子

一个小女生,因为上课时和同学说话,被老师处罚,两个人到毕业前都要分坐在教室最远的两端,下课时也不能互相靠近或说话。这位小学老师生气到涨红脸、手拿藤条狠狠抽打着学生的手心,一边要全班听好,一边对学生怒吼:「今天打你就是为了要让你记取教训,不敢再犯这样的错误!」

「这顿震撼教育严重影响了当时的我,我以放弃学业作为无声的反对,成绩从前段落到后段,跟同学的情谊也渐行渐远,成为童年中失落的一段回忆。」亚和心理咨商所院长、美国正向教养协会国际顾问姚以婷在文章中坦言。

姚以婷指出,传统的打骂教育是用棍棒来做训练,后来转为责骂、唠叨、威胁恐吓等较温和的手段,仍是想办法让孩子屈服。这样的教育方式经常造成很多的副作用,包括导致信任的破裂,以及小孩的怨恨(不公平)、报复(有机会要讨回来)、叛逆(为反对而反对)、退缩(偷偷摸摸做或低自尊)等后果。

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受挫的孩子

源自美国的正向教养」(Positive Discipline),又被称为正面管教或积极训导,主要以阿德勒的心理学为基础,推崇不惩罚、不打骂,但也不溺爱的教育方式,培养小孩具有良好的品格和生活能力,才能融入适应社会生活。

根据阿德勒的心理学主张,不管大人、小孩,每个人都想要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姚以婷谈到,「行为不当的孩子,其实是受挫的孩子」,可能一开始只是要证明自己在家里是有用的、受重视的孩子,却在争取归属感及价值感的过程中使用了不当的方法。

比方说,有时父母不小心忽略了小孩,小孩就会用自己的方法争取大人的注意力。例如做一些大人眼里不恰当的举动,可能是说脏话、挑衅、欺负其他小孩等。如果运用小手段仍无法赢得想要的注意力,可能会进一步变本加厉,一步错、步步错。

「这些受挫的孩子其实最需要的是爱,却往往最难获得,因为采取了大人眼中的问题行为当作方法,」姚以婷感慨地说,大人能够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相关的感受、想法及期待,才能及早协助孩子。特别是在长时间的亲密相处中,更容易引发争执与冲突,更需要学习阿德勒的正向教养法。

心法1:温和且坚定

「我知道你不想,可是我们可以一起刷牙。」「你想继续玩,但睡觉时间到了。你想要听一个或两个故事?」「我爱你,但答案是不行。」

美国教育心理学博士尼尔森(Jane Nelsen)在《跟阿德勒学正向教养》一书中强调,在民主权威的教养过程中,温和与坚定永远应该并行,「从重视孩子的感受开始,表现理解,并且尽可能提供选择」。

但为何很多家长做不到?姚以婷认为,父母平常多照顾自己,不要过于疲累,才能享受育儿时光;同时要管控自己的情绪,不夹杂过多情绪的字眼。她说,「父母直接控制小孩,小孩也会间接控制父母」,一旦发生问题,先让自己深呼吸、选择离开现场,等恢复冷静和理智后,再回来面对问题和处理事情。

心法2:花时间训练

暑假在家,增加了很多家务,需要小孩共同来分担。在《跟阿德勒学正向教养》一书中提到,「训练,是教导孩子生活技能的重要一环,少了一步步进行的训练,不要期望孩子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以清理房间为例,大人认为「干净」的标准可能和小孩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不可能只告诉孩子去清理房间,就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花时间训练,包括:(1)温和地为孩子示范并说明任务,让孩子从旁观摩;(2)一起进行任务;(3)在大人的督导下,让孩子独自进行任务;(4)孩子觉得自己准备好的时候,让他自己执行任务。

「正向教养是需要时间的,」姚以婷补充,大人遇到管教的问题,除了冷静思考之外,需要花时间与小孩讨论、多次尝试,重新建立健康的对话;小孩希望有归属感,需学习与人合作,但年纪小、缺乏判断力,也必须在犯错中学习。

技能1:启发性提问

在日常的生活相处中,大人与小孩有很多说话的机会。在正向教养中的启发性提问,分为「动机式启发性提问」和「对话式启发性提问」,是以温和的询问取代直接的告知与命令。

姚以婷说,启发性提问有助于提升小孩的动机、促使他们思考,以及增加完成任务的能力。例如小孩不小心打翻牛奶,可以询问他:「你该怎么处理打翻的牛奶?」忘了刷牙,可以询问他:「宝贝,上床前还要做什么呢?」或者挑食,可以提供有限的选择,询问他:「你想吃苹果或香蕉呢?」。

又如小孩听到同学说脏话,可以询问他:「你觉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当你听到这些话时,有什么感觉?」「你知道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吗?」「如果你说这些话,你觉得别人会怎么样看你?」在讨论的过程中试着问出一个好逻辑,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同时也是良性导正孩子的好机会。

技能2:鼓励孩子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德瑞克斯(Rudolf Dreikurs)说:「孩子需要鼓励,如同植物需要灌溉。」很多专家指出,小孩感受到鼓励时,不当行为就会消失。

姚以婷提醒,「传统的惩罚和奖赏,是控制小孩的方便手段,但这与自发性的学习、达到自己的成就与贡献他人为乐,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比方说,赞美就是一种奖赏,像是拍拍小孩的头说:「你很棒喔!」「你真是个乖孩子!」孩子通常会变得依赖,活在别人给予的价值和奖赏中。

姚以婷强调,「我们保持鼓励的心态与话语,要看见孩子努力和付出的过程,而不是具体的成果」,因为只看成果,其实很不公平。 「当孩子考不好或有失败的表现时,更需要大人的鼓励,不是吗?」

工具1:建立日常惯例表

很多家长希望培养小孩自动自发的能力,但经常叫不动;或暑假期间,可能生活变得很散漫,经常睡到中午、不看书、玩游戏。姚以婷建议,可以使用日常惯例表,透过分配生活时间,帮小孩建立生活目标。

首先动动脑,想想要完成的事情,一起讨论并在纸上列出来。「刚开始不要想做什么大事,」姚以婷说,就从每天的刷牙、吃饭、洗澡、睡觉,再加入平常要进行的学习和娱乐项目。大人鼓励(不是监督)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下做这件事,可以使用文字、画画、拍照或剪不要用的杂志图片等。

接着列出时间分配,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完成一日工作表。面对年纪较小的孩子,还要教导时钟和时间的概念。抓大方向,不要拘泥小细节(例如先吃点心或先写功课),做完后加上命名、画图、装饰,更有个人的归属感,就可以开始使用了。

工具2:达成协议,贯彻执行

约定后贯彻执行,但保持尊重,而不是辱骂、抱怨或不耐烦的态度。」姚以婷说。

很多父母看到小孩没有按表操课可能会立即责骂:「你不是说3点要看书?现在在干嘛?」但正向教养会采取询问的方式:「你的惯例表上,3点是做什么事?你还记得吗?」

特别是针对国高中等稍大的孩子,需要透过讨论的方式,包括:「暑假有没有做时间表?」「时间表内,有没有限定3C的使用时间?「如果关电脑的时间到了,小孩却忘记了,大人可以怎么提醒?」(取得许可的提醒方式,而不是生气地冲上去关电脑。)

姚以婷深信,透过温和且坚定的正向教养,父母能够教出自律、负责、合作的孩子,同时赋予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虚拟资料各个名师课程,学习资料免费送,送你18套价值1800的视频资料,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越来越顺,添加 微信公众号:bzfj855 回复:免费领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3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