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才艺的「三要二不」原则》华山文创品牌长刘冠吟:谢谢爸妈当年陪我找兴趣、练自信,童年的多元探索是一生受用的礼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潜能,身怀独特的天赋,但要认识自己,进而成为更好的自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华山文创品牌长、畅销作家刘冠吟的职涯发展很有意思,台大中文系、新闻所毕业后,她先进了主流媒体当记者,后来又转战科技业,曾于西门子等外商任职,不到30岁就当上鸿海集团发言人。「解锁」某地
学才艺的「三要二不」原则》华山文创品牌长刘冠吟:谢谢爸妈当年陪我找兴趣、练自信,童年的多元探索是一生受用的礼物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潜能,身怀独特的天赋,但要认识自己,进而成为更好的自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华山文创品牌长、畅销作家刘冠吟的职涯发展很有意思,台大中文系、新闻所毕业后,她先进了主流媒体当记者,后来又转战科技业,曾于西门子等外商任职,不到30岁就当上鸿海集团发言人。
「解锁」某地最大上市公司之后,刘冠吟决定忠于本心,回到文化圈,先是担任《小日子》社长,带领这本文青杂志转亏为盈,近期又落脚华山文创,为品牌开发掌舵;她还持续写作,已接连出版两本著作。
职涯精彩的她,近年来讲座邀约不断,常到北一女、台大、政大等名校,和学生们分享自己如何找到人生方向,「我从学生时代就很有意识的自我探索,希望找到最适合自己、最舒服的生活方式。」
在刘冠吟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让她尝试很多事物,送她去弹琴、跳舞、溜冰、学游泳、打跆拳道等等,也鼓励她大量阅读,什么都接触,那时她父母的基本态度是「看看哪一个你有兴趣」。
「我爸妈都觉得,孩子就是要有学科以外的兴趣,心里才会有自信,生活才会有热情。现在回头看,他们的观念其实很好,某地的大环境就是很在意学业成绩,当小孩子的成绩有些起伏时,很容易就陷入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
如果在此时,有个兴趣或专长,是很有帮助的,这能让孩子觉得「我还是有厉害的地方」,自我感觉良好一点;倘若连个兴趣都没有,可能就会陷入「我就是烂」的泥沼中,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刘冠吟回想,她从小数学就很差,高中联考也失利,仿佛总垄罩在读北一女的学霸姊姊的阴影之下,但,她一直都不曾放弃自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有喜欢的事、擅长的事。
她也提醒,不只成绩普普的孩子,需要有兴趣、有热情来凝聚自信,成绩好的孩子,或是各科发展平均的孩子,更要在学科之外,多做一点尝试,毕竟找到兴趣,才能找到方向,做重大决定时不至于被外界期待或传统观念牵着走,活不出自我。
「要爱一种运动」、「要会一样乐器」,让孩子一生带得走
在各种才艺类别中,刘妈妈觉得,每个人一定要很擅长、很喜欢一个运动,她相信孩子如果动得够了,就比较不会坐不住;刘冠吟坦言,她小时候有过动的倾向,上课都像毛毛虫一样,所以妈妈更重视这一块。
刘爸爸则认为,孩子要会一种乐器,才能调适心情、释放压力。「他是真的觉得这件事情是好的,他本来就会弹琴跟吹中国笛,退休后又报名学二胡,他跟我妈还买了对陶笛,在家里一起自学,还会合奏。」
这些原则,也延续到刘冠吟的女儿身上。她女儿学会走路之后,就开始学溜冰,每周都被外公外婆带去上课、练习;在两岁多时也开始学乌克丽丽,后来还学了两年多的打击乐,最近正考虑要学电子琴或小吉他。
想在才艺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孩子真正的兴趣,也培养出自信心,父母的态度非常关键。
左为刘姊姊,右为刘冠吟,两人小时候都很热衷练跆拳道。
学才艺的过程中,父母「不过度期待」,也「不泼冷水」
刘冠吟分享,由于爸妈送她去学才艺时,初衷并不是「让孩子学这个好像很风光」,所以并不会展现过高的期待值,当然也不曾泼她冷水,基本态度是温和的、正向的;在这个前提下,她很乐于尝试各种事物,也相信自己「想学、愿意学,就学得会。」
例如,她小时候学溜冰时,爸妈不曾说过「赶快练习你就会变成关颖珊」之类的话,但当她溜得很开心、兴味盎然地说「说不定我会得冠军」时,刘妈妈就会回说「有可能喔!我也觉得你溜得很厉害。」
「他们不曾觉得我浮现的那些念头是不可能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会落在孩子心中,变成自我对话的声音;如果每当孩子的念头窜出来时,父母的第一反应是浇孩子冷水,那孩子长大后,就会一直浇自己冷水。」
更何况,孩子可能有很多「兴趣点」正在燃烧着,或即将点燃,父母泼的那一盆冷水,可能就浇熄了某个火苗或火种,掐死了一些可能性。
一定要学出名堂? 「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也很重要
接触才艺的过程中,当孩子有些奇思妙想、或自我感觉良好时,不用扼杀,但也不用「假意称赞」,刘冠吟提醒,大人真诚与否,孩子其实都看得出来,孩子丢球过来,如果大人觉得「其实也还好」时,就把球丢回去给孩子即可。
比方说,她的女儿很爱画图,有时画出的作品实在不符合成人的、传统的审美观,此时她不会勉强自己硬要说出称赞的、鼓励的台词,而是直接问说:「这是在画什么?」,跟孩子聊一聊,让孩子好好的「刷存在感」就好了,孩子需要的,其实只是父母的关注。
有些父母很介意孩子学才艺学得不长久,还没学出什么名堂就不学了,对此,刘冠吟倒认为,「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其实也很重要,她在做生涯规划或各种人生选择时,常常用到「删去法」,先排除掉自己不喜欢的选项后,情况就单纯很多。
她强调,人对于喜欢的事情,比较不敏锐,「因为跟它相处太自然而然了,所以连续剧中常常演出老朋友喜欢彼此、却都没发现的桥段,这是人性;相反的,人对不喜欢的人、事、物,感觉会比较强烈。」
比方说,刘冠吟就在各种多元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较急性子、不喜欢步调太慢,也发现自己喜欢与人接触、不爱事务性工作、讨厌一成不变等等,这都是她后来做生涯选择时的重要依据。
帮助孩子找到有兴趣的事情,是迎战未来世界的好解方
人类社会快速变迁,未来世界不可测。刘冠吟直言,我们希望孩子未来要从事什么产业、或进什么公司,其实是很靠不住的;现在看似很好的工作,可能五年后就消失了,唯一可靠的,就是趋向自己的兴趣,你有兴趣的事情,才有可能做好、做深。
本身也已经是妈妈的刘冠吟,很建议大家陪着孩子找到有兴趣的事,愈早愈好,这不但关乎未来的生涯选择,也能让孩子的人生路走得不那么彷徨,「人总是有不擅长的事,当你不知道你比较喜欢、或比较擅长什么事时,你就会一直放大你不擅长的事情。」
如今回头看,刘冠吟认为,从小爸爸妈妈带着她学的那些才艺,为她带来的、留下的,并非是什么才能与技艺,而是让她知道「世界很大,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我有很多可能性,而且我是有选择的」;也渐渐相信「我喜欢的,我想要的,我努力做,就能做好」,这样有所本的自信心,是一生受用的礼物。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3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