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向父母认错,才能让父母不那么生气,孩子激怒父母

「孩子为什么老爱惹我生气?」其实孩子不是故意让你生气,而是误以为这样才能得到父母的关怀和注意孩子的不当行为,背后都有原因大家好,我是未来亲子学习平台的德龄,每周五在【1号课堂】,和你分享家长最关心的热门话题。我们在之前的节目中曾

怎样向父母认错,才能让父母不那么生气,孩子激怒父母

孩子为什么老爱惹我生气?」其实孩子不是故意让你生气,而是误以为这样才能得到父母的关怀和注意

孩子的不当行为,背后都有原因
大家好,我是未来亲子学习平台的德龄,每周五在【1号课堂】,和你分享家长最关心的热门话题。
我们在之前的节目中曾说过,阿德勒提出「行为目的论」,意思是每个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研究阿德勒的心理学家德瑞克斯(Rudolf Dreikurs),将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目的,区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过度寻求关注、争夺权力、报复,以及自暴自弃。
任何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
某地市立大学幼教系副教授张英熙指出,当孩子出现不当的行为,问题可能是他们对「如何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有错误的理解;想要得到归属感并获得重视,但用错了方法。因此,爸妈不能只看孩子表面的行为,必须了解问题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否则无法解决问题。
这么说可能还不够具体,以下我用一个场景来解释, 你会更了解。
在客厅的一角,妈妈忙着缝补扣子,6岁的小明坐在桌子前画画。画到一半,小明开始用脚踢桌子,妈妈说:「不要踢了。」小明停了一会,没多久又踢了起来。妈妈再喊:「不要这样踢桌子!」但过了一会,小明又开始踢。妈妈气得大吼:「我不是说不要再踢了吗?你为什么老是做这些让我生气的事呢?」
以小明的例子来说,孩子可能不是故意让妈妈生气,他只是希望得到妈妈的注意。如果他乖乖的、安静的画画,能得到妈妈亲切的微笑和鼓励,他就比较不会故意捣蛋、寻求妈妈的关注。
但孩子错误理解,以为当自己成为注意的焦点时,才表示自己很重要。因此,他会用各种方法让别人关注他,例如哭哭啼啼、满地打滚、作怪、调皮捣蛋…等等,用任何可以得到注意的方法。当爸妈为他的举动暴跳如雷、被他激怒时,他就更能确定自己的存在。
如果是这种「过度寻求关注」的小孩,通常在大人斥责后会停止恼人的行为,至少会安静一小段时间。但如果他的目的是想「争夺权力」,试图要他停止,只会加强这种不当行为。
如何辨认错误的目的?
那么,该如何判断,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呢?高师大教育系教授杨瑞珠表示,父母可以从自己的情绪、感觉,以及孩子的反应,进一步辨识孩子自己也说不出来的行为目的,而不是光看表面的行为,惩罚或奖赏他。
亲子发生冲突的时候,爸妈如果感觉烦躁、受干扰,那么孩子可能是过度寻求关注。这时候,大人可以做的是,让孩子参与任务,让他感觉有能力、有价值、有参与感。例如:妈妈和朋友讲电话时,小孩一直插嘴,这时妈妈可以请他看着时钟等3分钟,时间到了一定要挂上电话,并跟他说谢谢,感谢他可以等妈妈讲完电话,帮了个大忙。
美国正向教养协会认证资深导师姚以婷提醒,有些行为只是符合年龄的行为,并非不当行为,例如哭闹。对大人而言,哭闹是一项令人烦心的不当行为,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口语能力还没有发展好,无法以口语完整表达情绪,因此才哭闹。
另一种情况是缺乏知识或能力,例如不写功课,可能是不懂、不会写,需要的是更多教导,而不是父母的打骂。
《温和且坚定的正向教养》作者简.尼尔森(Jane Nelsen)指出,同样的外在行为,背后想追求的,可能是四种错误目的当中的任何一种。例如:孩子不做功课,目的可能有以下这几种:第一,吸引你的关注(请注意我)、第二,展现权力(你不能强迫我)、第三,寻求报复(妈妈看重成绩更甚于我,让我很受伤,所以我就伤害她),或者是他们能力不足(真正的原因是我真的作不到)。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协助及鼓励。因此,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非常重要。

虚拟资料各个名师课程,学习资料免费送,送你18套价值1800的视频资料,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越来越顺,添加 微信公众号:bzfj855 回复:免费领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3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