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安心的小猫头鹰上次专栏文中和大家分享了零到一岁小宝宝的绘本阅读,这次我们用《小猫头鹰》来聊聊三岁前小小孩的安全感和亲子共读。想和大家分享《小猫头鹰》源于我在自己小女儿身上看见这本绘本带给孩子安定连接的力量。从孩子还是小宝宝时,我便拥她在怀中地啍着歌、唱着故事给她听。渐渐地,每天睡前故事或是发现妈妈闲下来时,宝宝就会自己拿
上次专栏文中和大家分享了零到一岁小宝宝的绘本阅读,这次我们用《小猫头鹰》来聊聊三岁前小小孩的安全感和亲子共读。想和大家分享《小猫头鹰》源于我在自己小女儿身上看见这本绘本带给孩子安定连接的力量。
从孩子还是小宝宝时,我便拥她在怀中地啍着歌、唱着故事给她听。渐渐地,每天睡前故事或是发现妈妈闲下来时,宝宝就会自己拿著书,摇摇晃晃地向着妈妈走过来,亳不犹豫、十分自在地一屁股就坐在我怀中笑嘻嘻地要我说故事给她听。
在她小小的时候,这本<小貓頭鷹>是点阅率排行中前三名的绘本书。三天两头就要说,一说也不是说一次就可以的,印象中曾一天连说了四次啊~~~说到后来,小小的她都知道说到哪就该翻页了,还是一直要「再念一次」呢!
喜欢可预知的安全感,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啊!
《小猫头鹰》的故事内容大致上是说三只小猫头鹰在黑夜的森林中等待在外头觅食的妈妈回家的心情,小猫头鹰们用一点点害怕、一点点担心、一点点勇气和对妈妈的爱在黑夜中想望着妈妈的归来。
孩子三天两头地听着我说《小猫头鹰》,我并不清楚这样做会在她心中种下些什么,我只是享受着和孩子说故事的单纯美好。直到小女儿大约三岁半,基金会在台东部落小学服务时,我才从小女儿口中感受到了绘本及大人言出必行带给孩子的那份笃定和安心的力量。
从2008年起,每年暑假我们一群志工们就由全省各地出发至台东部落固定的小学服务,办理为期一至二周的暑期公益夏令营(今年起已改至花莲)。小女儿从在妈妈肚子里、大女儿幼儿园大班时就跟着我们在部落中过暑假,她们有记忆以来的暑假就都是在部落中和哥哥姐姐及志工们一起渡过的。
通常在营队中我会协助每天食材的采买,因此每天清晨六点左右,我便开车至市区采买,大约九点前能回到学校。
营队期间,每天睡前我会告诉两姐妹明天有什么活动,妈妈明天一早会去市集买菜,告诉姐姐在起床后如何照料自己及妹妹……就这样年复一年地办着夏令营,直到小女儿三岁半那年,某一天采买回到学校,我看见她一面自在地坐在礼堂后头的椅子上吃早餐,一面笑笑地看着哥哥姐姐在进行活动。我不禁好奇,这小妮子真的都不会找妈妈吗?
妈妈有一点点失落……
那天采买回来,我走过去问在正在礼堂后吃早餐的小女儿说:「宝贝,每一天你起床时妈咪都不在你旁边,你都不会想找妈妈或害怕吗?」
三岁半的她亳不犹豫地回应:「为什么要找你?你不是告诉过我,太阳公公一上班你就要出门去买菜,买完菜就会和猫头鹰妈妈一样回来照顾我了,而且你每天都说到做到,真的都有买菜回来呀!有什么好怕的?!」
是呀,孩子说的真好,有什么好怕的!
每一天大人说的事都会在预期中发生,每一天发生的事都是孩子小小心灵能想象得出来的:因为必然,所以安心;因为安心,所以自在。安心自在的孩子自然有好情绪,有了好情绪,生活的乐趣、学习的兴趣自然会往正向发展,不是吗?
纯真的小小孩很容易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一份子,会和故事中的角色一起快乐、一起悲伤、一起害怕、一起欢喜、一起……。透过口述或绘本故事,孩子们往往能因为认同情节中的角色,而觉得自己和家人也能如故事中的人物一样顽皮、勇敢、善良、热情……
当妈妈不在身旁时,小小孩很容易连想起小猫头鹰,甚至当下觉得自己就是一只无依无靠、孤单、害怕的小猫头鹰~~~
喔,可怜的小猫头鹰孩子!
如果这时候,现实世界中的成人也能真如故事中的好大人一般透过规律的生活、言行合一的行为及稳定的情绪来陪伴小小孩成长。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遇见了相似的情境、同样的情绪时,也自然能连想到故事情节,做出类似故事角色的行为反应。
藉由《小猫头鹰》这本好绘本为媒材和我们也努力当个好大人,让我们家中的小小孩都能是我们家中那安心的小猫头鹰喔!
在此,也和家中有学龄前孩子的父母分享贝贝的亲子共读的小方法:新的绘本书先让孩子看图编故事,大人不要急着说给孩子听。这里所指的「新的」绘本书,不一定是指新买的,只要是您还不曾说给孩子听的绘本书都可以的。让孩子看图编故事能让孩子发挥想象力、组织力、口语表达力、临场反应力,甚至是肢体表达力呢!
希望透过0-99岁都适合的精彩绘本故事书为媒介,让我们在教养的路上和孩子们一起共学、共玩、共成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3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