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幼儿园教师:某地爸妈别再只会叫孩子以和为贵了!情绪管控不是会忍就好,需要认识和学习学龄前的小小孩难免哭闹、吼叫、甚至打人,经常令大人不知所措、困扰烦心。但其实,孩子不是爱闹事,而是因为心中有情绪,想说却不会说;最佳解方就是鼓励孩子认
德国幼儿园教师:某地爸妈别再只会叫孩子以和为贵了!情绪管控不是会忍就好,需要认识和学习
学龄前的小小孩难免哭闹、吼叫、甚至打人,经常令大人不知所措、困扰烦心。但其实,孩子不是爱闹事,而是因为心中有情绪,想说却不会说;最佳解方就是鼓励孩子认识、表达情绪,再慢慢学习情绪的控管。
「孩子通常要到5、6岁以上,才能比较完整表达内心的情绪感受,但大人可以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进行情绪教育的暖身练习,教孩子理解情绪,再练习疏通或转移,」作家、目前在德国幼儿园任教的庄琳君说,孩子能够处理情绪,对人际、学习等等都有帮助,形同「有了超能力」。
庄琳君拥有英国教育硕士学位,已在德国的幼儿园任教7年多,出版了《德国幼儿园的小小孩自我表达课》一书。她强调,孩子的表达能力跟情绪教育是互相关联的,表达好的孩子,能够为自己发声、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法或需求,也能跟他人沟通,情绪控管自然比较好。
情绪教育第一步:引导孩子用言语表达出来
在德国,从2岁就开始进行情绪教育。庄琳君说,一开始面临生气、挫折、嫉妒等种种情绪,对小小孩来说,都是很新的体验,「孩子不但会觉得很陌生,还会因为情绪强度过高就乱发脾气、或哭闹。」情绪教育的第一步,是引导孩子用言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又不会用言语表达时,大人可以从旁协助。例如说:「你看起来很难过。」「你现在很生气,对吗?」等等,让孩子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
大人的陪伴与接纳,也非常重要。庄琳君举例,曾有个2岁多的孩子亚寇,平常个性非常温和,某一次遇到比他大的同学邀约玩耍,亚寇拒绝后,对方仍坚持要玩、还把手直接搭上他的肩膀。亚寇直接发怒,大吼:「我不想玩!走开!」当天放学时,老师告诉亚寇妈妈这件事,妈妈竟然笑了,还说为儿子感到开心,「他终于会生气了!」
为什么亚寇妈妈会这样反应呢?原来她认为:「亚寇能够大声说不,表达不满与生气,是为自己发声。」庄琳君进一步表示,孩子懂得、而且有能力为自己发声,正是踏出独立的第一步。
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某地,大人可能会要求孩子以和为贵,甚至责备孩子的发怒。 「但其实,各种情绪的存在都很自然,没有哪一种情绪是应该要被『矫正』的,」庄琳君提醒,大人千万别忽略孩子的情绪需求,与其防堵或压制负面情绪,还不如面对并找对的方法释放它。
第二步:用适当的表情、肢体动作跟语调表达
而在孩子懂得说「不」、懂得表达负面情绪之后,还可以更进一步学习。以亚寇的例子来说,他已经会表达自我了,接下来,大人的责任就是教导孩子用适当的表情、肢体动作跟语调来表达,比较不会伤害对方的感受。
庄琳君强调,小小孩的情绪教育需要很长的时间,「大人要给孩子很多的接纳、同理,让孩子的情绪能流通。」这不是一、两天的事,而要长期累积。很多时候,大人自己也在学习;千万别忘了,在这个过程中,大人是孩子最重要的范本。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3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