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总是忍不住要帮孩子做这做那,以为这是最好的安排,却往往忽略了将「思考练习的机会」交给孩子从有了孩子之后,对气象的需求度提高很多,除了要帮孩子准备隔日的衣服也能预先知道天气变化,所以天气APP对有孩子的爸妈很重要呀!同时也是训练飞照顾自己很重要的一部份。教导飞前一晚或当日早上看气象,再依气温与降雨的数据做每日的衣着搭配,刚开始会搭配很久,时间久到让很有耐心的我,已经忍不
大人总是忍不住要帮孩子做这做那,以为这是最好的安排,却往往忽略了将「思考练习的机会」交给孩子
从有了孩子之后,对气象的需求度提高很多,除了要帮孩子准备隔日的衣服也能预先知道天气变化,所以天气APP对有孩子的爸妈很重要呀!同时也是训练飞照顾自己很重要的一部份。
教导飞前一晚或当日早上看气象,再依气温与降雨的数据做每日的衣着搭配,刚开始会搭配很久,时间久到让很有耐心的我,已经忍不住要出手相救了,但理智顿时给我一棒顺便敲醒我们不要帮忙,上学如果因此迟到,孩子就要对自己负责。
一开始放手让飞去试,确实花了很久时间,早餐几乎跳过细嚼慢咽而用吞的,所以调整成前一晚先准备好要穿的衣物,其实一开始就该是前一晚备好会比较从容有效率,但是飞「认为他一定可以,因为他是巴小飞」,(哈!)孩子就是觉得早上的时间他一定可以,所以我没有插手太多意见,就先依他的意思去做。
原本先生J在旁有点想阻止我这么做,因为这关系到J每日上班总抓好精准的时间会不会有所延误,但是J和我都已很有共识,当我们有任何教养意见不同时,另一方不会当下插手介入,有意见时我们就向对方使个眼神表示「晚点讨论与沟通」,为的就是不让孩子避重就轻的往某个利他的方向去做,也让学习态度有所混淆。
可是,为什么要依他的想法去实行呢?明明就知道飞一定会来不及,可能还弄得一团乱,甚至把早晨美好的时光彻底毁灭,但还是将「既定父母」的角色与想法先放下,我们知道会来不及并不代表孩子会知道,孩子如果从未经历过错误,怎么会知道原来他的判断是错误的,也不会了解后续可能会延伸出来的问题呢?
这件可预期会失败的事,果然在一开始的好几个早上就完整地上演兵荒马乱这部不太好看的晨剧,耐不住的催促和做不好的事也通通推叠在一起,等到终于都完成要出门上学说ByeBye时,才终于让急燥的心有了释放的感觉。
好几天后的一个晚上,飞洗好澡正穿着睡衣时,突然头一仰地告诉我:「我想先把气象预报在晚上看好也将衣物准备好,隔天早上就不会来不及了」,接着扣上睡衣的最后一颗钮扣,转身去准备隔天要穿的衣物。睡前再检查自己准备的东西,接着一手抱起他最要好的朋友「棉花糖(兔兔玩偶)」和一本今天想念的书,开始催促着我们要讲睡前故事给他听,准备入睡有个好梦。
隔天早上,上学前的准备时间变得稍微宽裕了些,而飞也有所领悟的说:「早知道,就不要在早上准备,前一晚先准备好就可以很快了。」最后还不忘夸赞自己居然想到这么棒的方法而乐在其中。真是个容易满足的孩子啊!
将「思考练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孩子
虽然这部虐心(耐心与爱心)的晨间剧场上演了不少日子,也消磨了不少力气,但往回看却是满载珍贵的回忆,也看到了孩子经由这一点一滴的小事而有所成长。不可能一次就到位的学习体验,虽然很漫长,不过却很感动。
任何人都不会喜欢被强迫着去做某些事或是决定,但如果是曾经有过往的深刻经验或体会那就不一样了,有了这些不论是好的或坏的经验累积,孩子会依循这些已存放在大脑里的经验值而主动也积极地去做调整。
教养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都在加入了不可缺少的「父母」因素而变了质,我们总是忍不住要帮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决定也安排好万无一失的一切,可是很多时候说穿了,其实是顺着为了让自己更方便而帮孩子做安排与选择,往往忽略了将「思考练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孩子。
从生活中的大小事中,慢慢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并不是宠孩子或任由孩子为所欲为,认同孩子的努力;相信孩子有能力,即使会错也不要放弃任何试误的机会,在不断试误与调整的反复练习之下,孩子才会有积极前进的学习动机。
孩子的人生不该由父母负责或操控,即使路再长也要慢慢稳稳地走每一步,不要帮孩子挑任何捷径式的学习引导方式,孩子才能有完整的体会试误与改正,也增进自我思考的能力,这才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3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