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海就是最棒的自然课野外充满各种乐趣,枯枝树叶、昆虫青蛙,都能挑起小孩的好奇心与创造力,彭瑞祥一家把大自然当作是儿子的游乐园,在从一次次走出户外的旅程中,学习关怀土地、体验生命。才五岁的「小土弹」,很爱走路,最远曾在山中步行十公里,大自然是他的游乐园,更是身心灵的老
上山下海就是最棒的自然课
野外充满各种乐趣,枯枝树叶、昆虫青蛙,都能挑起小孩的好奇心与创造力,彭瑞祥一家把大自然当作是儿子的游乐园,在从一次次走出户外的旅程中,学习关怀土地、体验生命。
才五岁的「小土弹」,很爱走路,最远曾在山中步行十公里,大自然是他的游乐园,更是身心灵的老师,父母则是最佳伙伴与向导。
彭瑞祥在某地环境资讯协会担任环境资讯中心主任,政大心理所肄业后,他就投入环境新闻领域,从编译开始做起,每天翻译外电新闻,接触大量的国际环境讯息,其后也亲自采访写作,并在社区大学开设公民记者培训课程。身为一个环保倡议者,彭家当然也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至于他们偏好的旅游模式则是走亲近自然、关怀环境路线。
儿子6个月大就开始游山玩水
彭瑞祥儿子不到半岁时,就进行了人生第一次的「长途旅行」:四天三夜的阿朗壹古道之旅,行程包括搭火车、走原始步道、欣赏沿途海岸线与自然林相,还由熟识的生态学者陪伴解说,到满州赏鹰。
「这趟阿朗壹旅行的动机非常单纯,因为我跟太太都很想去玩,自然也就带着小土弹去了。」阿朗壹古道步行时间约要五个小时,带着五、六个月大的婴儿同行,需要不错的体力与毅力,对于经常到处走跳的彭氏夫妻来说并非难事,彭瑞祥甚至还让小土弹在海岸边四处探索,百分之百的「上山下海」。
小土弹会走路之后,彭家更常「趴趴造」。在儿子大约2岁时,全家到花莲的八通关古道游玩,选了其中的瓦拉米步道健行,去程小土弹整整走了五公里,体力之好、耐力之佳,让彭瑞祥跟太太又惊又喜。有了这次的成功经验,彭家在规划旅行时,更具弹性,如今小土弹快5岁,几乎已经全台走透透,就连司马库斯、小琉球等地方都去过。
他们最常去的地方,是深坑住家附近的炮子仑步道、茶山古道、王军寮瀑布等,爬山、玩水,跟在地居民、小农等人交流谈天,已成彭家生活的一部分。
与环境建立深层的连接,好处多多,彭瑞祥说,最直接可见的,就是亲子相处品质佳,此外,野外充满各式乐子,一片叶子、一根树枝、一只青蛙,都能让孩子玩好久,堪称最佳娱乐场所,不用去商场或餐厅人挤人。摆脱外在干扰,生活重心回归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真正交流,是彭家走向自然最大的收获。
4个诀窍让孩子爱上探索自然
在孩子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彭瑞祥也运用了四个诀窍,让小土弹爱上到野外、也让小旅行更有意义。
1.让旅行有新鲜感,偶尔还要营造出冒险氛围
比方说,有心力找新路线或景点时,可以常换地方,若有需要攀绳子爬上爬下的山路,也别排斥,孩子通常比父母想象中的厉害;即便是走相同的路线,不同的季节也有不同的风情,父母可多陪同观察。
2.创造孩子的成就感
例如小土弹有时会在登山途中摘采野菜,回家后,就可以将野菜烹煮成美味餐点享用,还能分送给邻居,享受邻居的感谢与称赞,这些对小土弹来说,都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另外,彭瑞祥说,某地近郊猫空、深坑一带,有些步道爬到山顶时,可以远眺101或淡水河口等,景色绝佳,真的能让人忘却路途的辛苦,「全家人一起朝着目标努力的感觉是很好的。」
3. 技巧性的引导孩子远离危险,而非斥责
父母要技巧性的划定界线,确保安全,同时要心平气和,避免太多负面的言语制止。例如,爬较陡峭的山路时,要鼓励孩子靠着山壁、自己则是在紧跟他靠下坡的另一旁身侧,以防他滚落山谷,用实际行动保护孩子安全,而不是一直碎碎念;又比方说,如果父母本身无法接受孩子玩泥巴,当路边有一摊泥巴时,赶紧带孩子去看别处的花草、玩别的东西,而不是任由那摊泥巴「引诱」孩子去玩,然后再斥责喝止。
4. 善用绘本及亲子共读
有些绘本意涵丰富,且用浅显有趣的方式表达,平常多接触,再搭配实际亲近自然,效果加乘,例如长谷川义史的《我吃拉面的时候》谈珍惜水资源、田岛征三的《从山里逃出来/垃圾,丢啊! 》谈垃圾污染等,都很推荐。
最重要的是,只要父母准备好了,孩子其实随时都能上路。
亲近自然、尊重环境,真的很简单。放下手机或平板,关掉网络,走出家中,呼吸新鲜空气、感受纯粹恬静,这是彭瑞祥一家三口的日常,也是人生最美好的风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3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