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如何自律,孩子不能自律办法超简单

学龄前的孩子学自律:4个具体做法,培养重要基础在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引导小孩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拥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将物品分类并放在正确的位置、能够负责的完成一件事、与他人和环境有好的互动等等,这些基本的能力比学美语、才艺重要多了。《未来Family》透过访谈多位幼儿教育专家,分享他们在教育现场的观察与实务经验,整理出四个

小孩如何自律,孩子不能自律办法超简单

学龄前的孩子自律:4个具体做法,培养重要基础

在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引导小孩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拥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将物品分类并放在正确的位置、能够负责的完成一件事、与他人和环境有好的互动等等,这些基本的能力比学美语、才艺重要多了。

《未来Family》透过访谈多位幼儿教育专家,分享他们在教育现场的观察与实务经验,整理出四个值得参考的具体做法,帮助父母教出小孩自律力。

做法1. 教导生活自理,踏出自我管理第一步

大人眼中的孩子,通常是年纪还小,什么都不懂、不会,帮忙孩子才是称职的父母?南海实验幼儿园园长郑玉玲谈到,生活中处处都是学习机会与素材,让孩子有机会透过摸索和操作学会管理自己是重要的,「大人要适度的放手、给予机会,当孩子受到支持及肯定时,便能够建立『我可以做到』的成就感,亦能将行为内化为自我的重要价值。」

磊心蒙特梭利幼儿园园长李素真认为,生活自理是自律的一部分。小孩学会自己洗手、盛饭菜、进食、收拾物品、在不同时段转换工作等,就是自我管理的第一步。又如小孩选择在日常生活区练习打蛋、揉面团,最后必须仔细将使用的锅碗器具全部洗净,才算完成一件事的所有动作。

做法2. 融入对话讨论,觉察他人、控制自己

在南海实验幼儿园,小孩进入新的班级时,老师不会急着教新课程,而是花3~4周带孩子共同建立班级规则,以及班级文化的经营。例如老师上课上到一半,小朋友想喝水或上厕所怎么办?如何约定不同学习区的操作规则? 「很多事情不是老师说就好了,我们希望孩子也能清楚订定班级规则的理由,」郑玉玲说。

团体讨论与对话是南海教学的一大特色,可运用在任何课程中,而且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关系,不一定需要「举手才能发言」。资深教师廖育霈举例,有次一群孩子在积木区玩搭建,因为不想收拾而推倒积木,造成失控混乱的场面。老师当天就带孩子进行团体讨论,谈谈发生什么事,该如何面对解决,大家重新达成共识。

老师透过柔性引导,让每个人轮流发言,孩子不是举手等着被点名发言,而是觉察倾听别人说了什么再做发言,也就是接收别人的讯息后再回应出去,这是相当高阶的自我管理。

做法3. 反复练习,从意志力来培养自律

李素真指出:「学习不一定是开心的,有意志力完成一件事,才能形成自律。」小孩可能在刷桌子、扣扣子或人际互动等方面做得不好,经由反复练习,一旦撑过了,就会有信心持续做下去。 「成人的引导很重要,也要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和实验。」

李素真分享,每年8、9月新生刚入学,还不清楚班级运作,可能会发生吵架、抢东西等状况,老师除了藉由团体讨论或个别沟通来教导孩子什么是适当的行为,也必须不断的提醒及示范。例如要做到不骂人、不打人、好好说话,就可以把手掌交叉握起来,提醒自己不可以动手。

从意志力来培养自律,在磊心幼儿园的毕业活动达到极致。所有应届毕业生都要挑战某地市第一高峰——七星山。可以从家里的楼梯开始练习,训练自己的体能,为完成目标做最好的准备。

做法4. 维持自由与纪律间的平衡,兼顾个人发展及群体互动

蒙特梭利采取混龄教学、提供不同的学习区,每个小孩没有固定的位置或工作进度,跟谁一起做,甚至选择观察什么都不做,是小孩的自由;可是说话、走路或工作过程中不能打扰别人,则是小孩应有的纪律。

「如果有小孩在学习区晃三天什么都不做,引导者要观察小孩、引发小孩做事的动机,给予适时的介入协助。」李素真强调,尊重孩子不是随他去,自由也不等于放任,老师在不强迫孩子的前提下,不妨运用同侪力量,邀请某个孩子加入另一个孩子的工作,兼顾个人发展及群体互动。

虚拟资料各个名师课程,学习资料免费送,送你18套价值1800的视频资料,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越来越顺,添加 微信公众号:bzfj855 回复:免费领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3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