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游戏是为未来做准备游戏在孩童的生活中,有一种现象显然是在为未来做准备:那就是玩游戏。游戏是教育的辅助工具,它能激发思想、幻想和灵活程度。我们在游戏中一再看到为未来的准备。从孩子游戏的态度、游戏的选择以及他赋予游戏的意义,都能反映出孩子和周遭环境的关系,和旁人的相处是友善或敌对的,而想要驾驭别人的倾向是否特别显著。
在孩童的生活中,有一种现象显然是在为未来做准备:那就是玩游戏。游戏是教育的辅助工具,它能激发思想、幻想和灵活程度。我们在游戏中一再看到为未来的准备。从孩子游戏的态度、游戏的选择以及他赋予游戏的意义,都能反映出孩子和周遭环境的关系,和旁人的相处是友善或敌对的,而想要驾驭别人的倾向是否特别显著。我们也能在孩子的游戏中看到他对人生的态度。所以游戏对孩子是极其重要的。
游戏也是社群情感的实践
孩子的社群情感相当丰沛,不论在任何情境下,他都能从社群情感中得到满足,也被这种情感强烈吸引。孩子如果逃避游戏,就很有可能是发展偏差。有些孩子不喜欢跟别人玩;当他们跟别的孩子在一起时,往往会把游戏搞砸。傲慢、不健全的自我评价、担心自己玩不好,是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我们能在孩子游戏的时候确认他在社群情感方面的发展程度。
另一个在游戏中非常明显的元素,就是以占优势为其目的;它会表现在喜欢发号施令、驾驭别人方面。关键在于孩子是否以及如何突显自己、是不是很喜欢那种扮演支配者的游戏。任何游戏都和三项元素有关:为人生做准备、社群情感以及支配欲。
在游戏中,孩子能够体会「自我实现」
在游戏中,孩子大抵上只能靠自己;他的表现会在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的时候激发出来。有很多游戏都强调创造力的因素。尤其让孩子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的游戏,往往包含了对于未来生涯很重要的元素。事实上,许多人的生命历程都显示了游戏和职业的关联,比如说,有些孩子喜欢为娃娃做衣服,长大后也成为裁缝。
游戏和孩童内心生活的发展密不可分。你几乎可以说那是他的职业,或什至真的这样理解。因此,干扰小孩子玩游戏,并不是无伤大雅的小事。我们不可以把游戏视为虚掷光阴。那是为未来的目标所做的准备,那个在未来世界里的成人,其实已经隐约出现在每个孩子身上。所以,认识一个人的童年,会让我们对他做判断时轻松许多。
注意力与分心
心理器官有一种能力,它会明显影响一个人的表现优劣,那就是注意力。
对心理器官来说,注意力代表一种待命状态,那是个人和事态的连接,为攻击或防御所做的准备,例如在危难中,或在一个新的、不寻常的处境里,当我们必须聚精会神地达成某个目标的时候。
注意力是每个人都有的能力,如果不是生病或智力不足的话。但是你时常看到有人注意力不足。可能的原因很多。首先,疲倦或疾病之类的因素,会影响到人们的注意力。再者,有些人之所以缺乏注意力,是因为他根本不想注意,因为那些他本来该注意的对象不符合他们的生命态度,或者和他们的行动轴线有冲突。反之,如果一件事和他们的生命轴线多少相关时,那他们的注意力马上就醒过来了。注意力的不足还可能有个原因:反抗的倾向。
小孩子非常容易倾向反抗;有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孩子不管别人给他们什么建议都一概拒绝,他们的反抗就写在脸上。面对这种案例时,教学方式和适当的教养手段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必须配合孩子无意识的生命蓝图以及主要轴线,也就是和孩子达成和解,特别是被娇惯的孩子。
有些人什么都看到,什么都听到,知觉到所有现象和变化。也有些人仿佛只用视觉器官来面对世界;还有些人偏好听觉器官,只要是可见的事物,他们既不想看、不想留意,不感兴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原本以为应该注意到的事,但就是有人置若罔闻。
要唤醒注意力,最重要的是一种真正深层的兴趣
这个兴趣存在于心理深处,比注意力要深层得多。如果兴趣存在,那么注意力也会自动出现,在教育上不需要任何施力。注意力不过是个工具,我们用这个工具来掌握一个有兴趣的领域,以达成某个目的。一个人的发展不会毫无错误,多少都会偏离正轨。而这些错误的心态自然也会波及他的兴趣,使得他沉溺在对于更好的人生准备无意义的事物。比如说,如果一个人的兴趣太过关注在自己身上,尤其是在意手里握有的权力,那么这个人会特别注意到任何和权力有关的事,不论是权力的夺取或是威胁。
在其他方面,只要他的权力兴趣还没有被另一种兴趣取代,你是无法引起他的注意力的。特别是在孩子身上,我们可以观察到,当有机会得到认可时,他们会立刻专注起来,而当他们觉得不被认可时,他们的注意力就会瞬间消失。
所谓注意力不足,其实不外乎是指:一个人对于别人期待他去注意的事视若无睹。
他所谓的「注意力不足」,其实是把注意力摆到其他地方。所以,说有的人无法「专心」,是不正确的说法。你最后总会发现,他是很能够专心的,只不过是关注别的东西。
还有所谓的缺乏意志力或欠缺动力。
要处理这类案例并不容易。唯一着手的办法,就是找出这些人的生命蓝图。我们在每个案例都看到,所谓的不足,只是因为他们追求的是其他事物,而对眼前的问题置之不理。他们其实也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源源不绝的动力,只不过不是指向别人所期望的目标。
这种人屡见不鲜,他们被指派某个工作,却心生抗拒,或者是敷衍了事,结果给其他人造成负担。他们不变的性格特征就是注意力不足;但是当他们主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注意力却马上回来了。被宠坏的小孩身上就有这种问题;他们想要的是继续被娇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