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绝对不是用「注音符号」或「英文先修」填满,请看懂孩子每一阶段的需要「妈妈,我要上小学了!所以我做了成长纪录本,要每天记录唷!」「哇,这是你自己做的成长纪录本啊!妈咪来看看……」「每天有做到就可以打勾勾唷!」「要做到那些事情才能打勾勾呢?可以跟妈妈分享吗?」「自己刷牙、洗脸、穿衣服、穿袜子、整理书包、洗澡、洗碗、早睡、早起……」幼小衔接需要什么?一页
幼小衔接绝对不是用「注音符号」或「英文先修」填满,请看懂孩子每一阶段的需要
「妈妈,我要上小学了!所以我做了成长纪录本,要每天记录唷!」
「哇,这是你自己做的成长纪录本啊!妈咪来看看……」
「每天有做到就可以打勾勾唷!」
「要做到那些事情才能打勾勾呢?可以跟妈妈分享吗?」
「自己刷牙、洗脸、穿衣服、穿袜子、整理书包、洗澡、洗碗、早睡、早起……」
一页页翻着,孩子为自己设计的「成长纪录本」,我的心中泛起一圈圈百感交集的涟漪。
孩子就要进入下一个成长的阶段了,是不是代表亲子之间亲昵的保存期限又缩短了一点呢?我相信很多父母面临孩子成长的每一次技巧,往往是喜悦中带着惆怅的。
那个小小的、软软的、可爱的小宝贝,就这样用双手、用掌心左捏捏、右捏捏呵护着的孩子,然后慢慢的在爱中长成了他自己的样子。
亲子之间,就是这样一直往「成鸟离巢」的那一天推进,彼此能腻在一起的时间慢慢缩短,直到最后孩子有了自己的另一个家。
但是,亲子之间的陪伴与爱汇集成点点滴滴的连接,会把彼此的一生紧紧相系,孩子必然远扬但心中必然有家,避风港的意义就是在彼此心灵深处拥有一处秘密基地。
关于小四叶要上小学这件事,其实幼儿园的老师非常用心的帮助家长,除了完整的书面资料外,三月初学校也安排了「幼小衔接」亲子座谈会,所以这一路上我这个「学生妈妈」十分安心不焦虑,只要好好的跟着园长、老师的经验脚步往前迈进。
况且「幼小衔接」不是大班才开始的,而是从孩子一出生,父母亲就开始带着他探索世界、培养自己的能力那时开始的;幼儿园大班的下学期是「第一阶段验收期」,半年逐步检视孩子身心灵的稳定与成长,父母能做的是具体陪伴、宽心放手与无尽的爱。
记得,在座谈会上经验丰富的小学老师说:「幼小衔接最重要的不是注音符号,是日常生活的放手独立,是亲子之间的专注陪伴……」
我深感认同孩子的阶段性学习需要适性发展,不是一味的将「学科先修」课程填满,最重要的是放手让孩子体验、学习每个阶段该具备的能力,不跟他人做无谓的比较,按着每个孩子发展的历程,一步一步扎实的前进。
父母最该知道的,是懂自己的孩子。
父母最该清楚的,是明白自己的孩子每一阶段的需要和养成。
幼小衔接这半年,绝对不是「注音符号」或「英文先修」,而是孩子的身心是否准备好要往下一个阶段的人生旅途前进,面对困难都能自我挑战。
亲子一起手绘成长纪录簿
自从去年九月我开始跨域成为心理学的一般研究生后,当日来回台南和台中的日常虽然十分忙碌,但还是经常抽空参与幼儿园邀约的亲师座谈,深怕我这个经验不足的新手妈咪在孩子的重要时刻缺席,我开始用手帐纪录孩子的成长,称之为「小四叶与妈妈的感恩纪录本」,四十岁以后的我真的很需要这样的辅具,我在内页绘制了「岁月是加法,生活是减法」的金句成为下一阶段的座右铭,封面则是小四页为我绘制的猫咪书,母子一起写日记,是非常好的亲子互动,因为儿童最正向的表达都在图画里。
美学教育、动手实作更是108课纲主流之一,大家不妨一起来试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13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