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越补越弱?越骂越不长进?放大优点,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妈妈,老师说我是全班画得最好的!」妈妈下班回到家,孩子立刻拿着美劳作品兴奋地分享:没想到,妈妈只看了一眼,便指着沙发上的故事书碎念起来:「都讲几遍了!书看完要收好,为什么都做不到?」妈妈又问起期中考成绩,听到孩子最不擅长的数学考70分,妈妈继续「开炮」:「考前都复习那么多次了,怎么还
为什么孩子越补越弱?越骂越不长进?放大优点,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妈妈,老师说我是全班画得最好的!」妈妈下班回到家,孩子立刻拿着美劳作品兴奋地分享:没想到,妈妈只看了一眼,便指着沙发上的故事书碎念起来:「都讲几遍了!书看完要收好,为什么都做不到?」妈妈又问起期中考成绩,听到孩子最不擅长的数学考70分,妈妈继续「开炮」:「考前都复习那么多次了,怎么还考那么差?你到底有没有认真写考卷?」开心迎接妈妈,却换来一顿臭骂,孩子既委屈又生气,回呛一句:「每次都只会骂我!」就「砰」的一声关上房门不肯出来。
上述的场景,相信很多爸妈都很熟悉。孩子不解爸妈为何总爱挑自己毛病?爸妈也后悔凶了孩子,无奈自己都是为了孩子好,怎会闹到此地步?更糟的是,孩子的缺点无论被念几次都不见改善,这出家庭失和的肥皂剧也只能一再重演。
其实,爸妈只要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好的一面,结局就会大不同。
老是被爸妈嫌,自信心易低落
辅大儿童与家庭学系硕士、家庭教育相关研究者林郁玟,曾于幼儿园任教多年,她常看到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孩子在生活或课业上表现不如预期,就会予以责罚。她观察,这些在打骂教育下的孩子,自信心普遍低落,因为爸妈总觉得他们不够好,也让他们自认一无是处。这些孩子读书都是为了满足大人期待,难以乐在学习,常常考完试就忘,无法真正吸收知识。
日本昭和大学医学院博士、青山学院教授古庄纯一,30年来主要从事儿童的心理健康临床工作。他在其著作《自我肯定感,父母给孩子最棒的礼物》一书中也提到,孩子从5岁左右开始,便可认知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这也是自我肯定感的萌芽期。此时父母对孩子说的话语,将会影响他们自信心的提升或低落。
古庄纯一举例,父母或学校老师常会对孩子说:「都已是读几年级的学生了,若还学不会某某事情就完蛋了。」但在他看来,学习的路很长,哪怕要等上一、两年,只要孩子从不会的地方重新发愤图强,就有机会迎头赶上。但孩子一旦被大人的责骂击溃自信,贬低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将来对任何事都会欠缺信心,甚至还会因为一点小事而自暴自弃。
把改进缺点的时间用来强化优势,表现更上层楼
澳洲墨尔本大学正向心理学中心创始主任沃特斯(Lea Waters)博士,长年致力推广「优势本位教养」(Strength-Based Parenting)。她在其著作《优势教养,开启孩子的正向力量》(The Strength Switch)中写到,大部分的爸妈都习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做错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为改正这些缺点,孩子就会变得更棒、更成功。但爸妈也会发现,执意要孩子改进缺点,只会让生活更辛苦紧张,不管是自己或孩子,都会感到无趣、挫折甚至沮丧。沃特斯认为,父母其实只要把注意力从孩子的缺点转到优势上,然后加强发展这些优势,一切情况将有所不同。
沃特斯博士说明,所谓的优势,就是那些我们做得很好、经常在做,并且在做的时候感到活力十足的事情。如果孩子能长时间全神贯注在一件事情上,到了忘我的地步,通常这就是优势的征兆。
优势可以是体能、特殊技艺、创造力、社交力等特殊的才能,也可以是勇敢、仁慈、公正等正向的人格特质。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优势或多或少是与生俱来的,且在孩子幼儿时期就会显露出来。
每个人都有一些先天的优势,只要努力练习这项优势,假以时日,就能比其他人达到更高的里程碑。像是有些天生体能较好的孩子加入游泳队,一开始练得没别人勤,也能轻易超越他人,孩子若能把握这项优势持之以恒练习,绝对很有机会遥遥领先、让所有人都看不到他的「车尾灯」。
在先天优势之外,父母确实也可要求孩子学习新的技能。但要注意的是,像这样后天习得的行为,即使再努力,孩子也很难达到与发展自己优势时相同的水准,而且过度使用习得行为,也会让孩子疲惫不堪,降低学习动机。所以父母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在帮助孩子认识并善加运用自己的长才与正向特质。
沃特斯博士强调,优势教养并非要父母全然无视孩子的弱点,而是要知道:每个人都有其强弱项,有弱点并不等于没价值,我们不该花过多时间要求孩子改正弱点,否则就会像逼孩子使用它的非惯用手写字或吃饭一样费力,无论付出再多心力,孩子的表现、活力与使用频率都不会比运用自身的优势来得好。
沃特斯博士也补充,在实践优势教养时,不需要虚假、过度地吹捧孩子,这样只会养出孩子的大头症。而是要根据孩子实际的优势,给予具体真实的称赞。她认为,优势教养的基础就是正向心理学,它能让孩子体会到自身的优势与存在价值,同时也接纳并进而修正自己的不足。也因为孩子相信自己,就算遭遇失败也能正面看待,重新接受挑战。
孩子并非一无是处,只是你注意力放错地方了
沃特斯博士分析,我们会忍不住关注孩子的缺点,是源于生存本能。远古时期,人类为求在大自然存活,必须随时留意生活中的风吹草动,也必须迅速侦查出让自己处于劣势的弱点。求生本能让我们学会放大检视异常现象,好增加活下来的机会。
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沃特斯博士也曾为了只顾着当孩子的缺点雷达而深陷罪恶感中。她在书中提到,好几次工作一整天回到家后,看到儿子又把脚踏车乱停放,便压抑不住情绪,对着儿子训斥一番。
不想再重蹈覆辙,沃特斯博士的做法是开启「优势开关」。当她发现孩子又没停好车想开骂时,她选择先做几次深呼吸,再告诉自己「孩子的优势只是被藏起来了」,接着在脑海里想象出一个「开关」,并真的去扳动开关,把注意力从孩子的缺点切换到优点,她发现,孩子放学回家虽然没停好车,但洗了便当盒,鞋子也收进鞋柜了,她称赞孩子的收拾能力大有长进,也请孩子把脚踏车归位,并且明天也要这么做。有如奇迹般,孩子真的办到了。
父母转换心境,看孩子的角度也会不同
林郁玟坦言,如同多数父母,她也会对孩子有期待,看到孩子表现不符合期待,多少会有失望、不满等负面情绪。每当情绪袭来,她会与自己对话,在自问自答中沉淀与消化情绪,说出口的话就会温和许多。
慢慢地,林郁玟理解到,很多时候对孩子的担忧与愤怒,都是对自己教养缺乏信心。只要爸妈能肯定自己的付出,并对孩子多点信心,就不会处处看孩子不顺眼。她强调,当爸妈试着把焦点放回自己身上,学着接纳与爱自己,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也会复制这样的模式正向成长。
古庄纯一认为,当亲子双方的自我肯定感都很低落时,就只会看得到彼此缺点,也找不出解决方法。倘若爸妈能减少对孩子的担心,把一些心力放到自身上,快乐的享受生活,当心境转变了,也会看到孩子更多的优点。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2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