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不能只教女儿「乖」,这几个良好的品德一不小心日后可能成了女儿被渣男利用的弱点…编按:「体贴他人」、「知错能改」、「自我鞭策」…这些都是爸妈们希望孩子可以拥有的特质,能有一颗体贴的心,与人和善相处,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爸妈不能只教女儿「乖」,这几个良好的品德一不小心日后可能成了女儿被渣男利用的弱点…
编按:
「体贴他人」、「知错能改」、「自我鞭策」 …这些都是爸妈们希望孩子可以拥有的特质,能有一颗体贴的心,与人和善相处,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反省自己并改进,让自己变得更好。但爸妈们该注意的是,除了教孩子这些良好的品德之外,也要教孩子保护自己,尤其是女孩子,日后在感情的相处上,别让自己的这些优点成了渣男利用自己的弱点…
文 /王俸钢
体贴的人容易被渣男利用?确实是如此。
体贴他人的第一要件,是相对上放弃太多的自我主观,尊重他人的主观,并愿意为此付出。
我觉得猪肉才是世间的美味,但对方就是非羊肉不可,尽管背后可以有很多的道理,但体贴的人会做的,就是理解对方的喜好,并且做出让对方方便的安排。
在多数的亲密关系里,体贴只要做到沟通无碍,彼此对等就可以。
但与人格违常的渣男互动,没那么简单。
也许一开始,对方就自恋地要求你完全配合,也可能很边缘地完全把你当最高准则看待,但又会很快地指责你,全然不替他考虑……
但不管怎么变化,体贴的人都会因为这样,被拉进不断地想要理解渣男需求的陷阱里。
往往要到吃尽苦头之后,才会发现人格违常的人,之所以会被认为违常,就是因为他们的标准基本上就是完全的自我、完全的排除他人,他们本身又起伏变动、无法稳定,所以最终也不可能和任何的他人,建立起稳定交流的模式。
一块永远在地震的大地,无论如何也修不了来往的道路;一条永远在泛滥的大河,也别想建立起能够沟通的桥梁。
被渣男利用的「知错能改」
如果体贴的人,会因为努力地为别人着想,像薛西弗斯般不断对那块注定滚落的石头,感到挫折不已,那么,「知错能改」的人呢?
其实,知错能改的背后,本质上是一种对权威的变相尊崇。做父母的会为了小孩的体贴而感到窝心和高兴,但更多时候,讲起各种「规矩」的当下,更希望小孩奉行的美德是「知错能改」,而背后意味的,就是希望小孩能完全接受大人对于现实价值的各种规范,并努力达成大人所期待的目标。
在多数状况下,这也没什么错。不过,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不去质疑权威,通常被倾向认为是一种「美德」,例如「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就是箇中代表。但我们都很清楚,父母不可能完美,自然也不会永远没有「不是」之处。
而且愈「乖」,愈服膺权威等这类知错能改的好人、好女人,通常都会在倾向父权体制的社会结构里,得到一定程度的赞美,即使她们可能必须在未来的婚姻、家庭结构里,承担更多、付出更多。
可惜的是,这样的「美德」,也几乎都是「苦守寒窑十八年」那一类型的古典故事桥段里,当事人吃苦受罪的主要原因。
表面上,现代已经不再往古老传统道德的方向,在两性关系上做要求,但事实上,这样的文化氛围,其实还蔓延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并因此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顾客永远是对的」、「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追求使命和价值,谈钱就下等了」……愈是不对权威质疑,愈是没有「被讨厌的勇气」,我们就愈容易在被指责时,赶快先认错,降低争执,然后把改善问题的可能性,冀望在自己片面的认错、改错上。而这样「美好」的性格,自然就成为渣男眼中最甜美的猎物。
体贴带来挫败与自我质疑,认错带来更多的内疚与自信沦丧。原本良好的人格特质,在面对渣男指责时,自动举手投降。让关系剥削中的自己,为此痛苦不已。
被渣男利用的「自我鞭策」
那么更为正向的「自我鞭策」,又怎么会让自己轻易地变成「迫害者」呢?
自我鞭策和知错能改,是同一条路的积极与消极面。知错能改只是等着别人的指正,期待改正,消除外界的不满,但自我鞭策就更加主动。 「变成一个更好的人」(to be a better man)是一句常常被放在各种歌词中激励人心的话,它代表当事人进步、提升的努力与意愿。
但与知错能改的人容易被渣男利用的原理相同,自我鞭策因为更积极,所以当事人会做到的「美德」,通常就是先寻求「好,还要更好」的目标,而不仅只于满足于「把坏的改掉」。
期待达到的,是让自己、让别人,甚至让这个世界、让天上的神都对自己这个人更加满意,这是一个让自己不断往完人路上努力的永不停歇的生命任务……
然而,当这样的美德,遇见永远贪婪、始终不满的人格违常渣男时,那就像是面对一个永远破不了关的魔王一样。无限消磨的,只会是自己真心下珍贵的努力与宝贵的青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2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