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自信,从引导孩子掌握「最基本需要」开始!「都不吃饭,打也没用!」「气死了,都戒一个月了,还在尿床!」「专家说最好8点睡觉,但是现在都10点了,就是不睡啊!」「最基本需要」,指的是如食、衣、睡等绝大部分人都会有的「天
建立自信,从引导孩子掌握「最基本需要」开始!
「都不吃饭,打也没用!」
「气死了,都戒一个月了,还在尿床!」
「专家说最好8点睡觉,但是现在都10点了,就是不睡啊!」
「最基本需要」,指的是如食、衣、睡等绝大部分人都会有的「天生」需要。虽然大家都有需要,但需要的质、量每人不同;而最清楚需要多少质、量的人,只有「自己」。当然,在孩子年幼时,为人父母不便让孩子去决定每一餐吃什么、吃多少,几点睡觉;但是,我们必须时常把握机会引导他们去「认识及实验」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协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需求
父母的责任,不是在于「决定」孩子的需要,而是培养孩子「发现自己需要的质与量,并对自己的需要负责」。
如果,孩子并没有被适当的训练,而是不断「被告知」自己应当有什么需要、有多少需要,甚至本能告诉他的需要「是错的」,他们的「自信心」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试想看看:
吃什么不能自己决定;
穿多少不能自己决定;
何时入睡不能自己决定;
大小便的时机不能自己决定…….
不能决定的同时,还面对强烈的否定。
自信要如何顺利发展呢
强迫,是摧毁孩子自信的杀手
「强迫」会让孩子「无法证明自己的判断」,甚至「被迫接受自己是错的」。父母一直告诉他这样才是对的(现在大家都在吃饭,你也要一起吃),但偏偏违反他的直觉(我真的不饿啊!妈妈,为什么我要坐在这里)…..在服从权威与无力违逆自己的本能直觉下,孩子开始对自己的觉察能力感到困惑,甚至也加强了每次说「不」的力道。
「对于自我认知的错乱和困惑」若不断持续,终究会影响自信、自我价值的发展。
但是,父母也不应放任而不加以「引导」。我们的责任是引导他们:
多认识自己 (你看!是鸡皮疙瘩耶,你是不是会冷)
多点考虑 (你要不要躺好,我念故事给你听这样是不是又可以早睡、又不会无聊)
多点选择 (不想现在吃饭,那可以先收玩具、或是先吃二片苹果)
且有尝试的空间 (我帮你带外套,你会冷的时候自己拿,记得帮我关好包包喔!)
同时不用「失败」教育他们 (请别说:不是说不饿现在又来吵要吃饭!)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将更认识我们的孩子(什么时候提供什么选择孩子跟我们意见不合时们要如何调整情绪),也愿意接受孩子会调皮、贪玩、甚至说谎,但这些让我们伤心、挫折、生气的行为,却是他们自信心的培养皿。
从年幼时渐渐地学习认识自己的基本需求,在照顾者的尊重与引导下,尝试做出适合自己的判断,独立、自信,就会在此时此刻慢慢萌芽。共勉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3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