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于钱的认知,小朋友认识钱的重要性

孩子对钱的现实感来自于童年》心理师爸爸:给孩子零用钱不是强迫存钱,而是练习花钱!只要掌握「3个原则」…我的童年:对钱的现实感,深植于儿时我对钱很有现实感,是会存零用钱的人。小学时有次晚餐时与母亲争吵,她生气说:「不然你就出去!」我还

孩子对于钱的认知,小朋友认识钱的重要性

孩子对钱的现实感来自于童年》心理师爸爸:给孩子零用钱不是强迫存钱,而是练习花钱!只要掌握「3个原则」…

我的童年:对钱的现实感,深植于儿时

我对钱很有现实感,是会存零用钱的人。小学时有次晚餐时与母亲争吵,她生气说:「不然你就出去!」我还真的就放下碗筷直接出去,当时是真的有「离家生活」的领悟,但一气之下什么也没带,就蹲在门口外想接下来要怎么谋生,结果不到三分钟母亲就出来找人,打骂后领我回家。可能是这样,钱对我很重要,若下次被赶出去才有本钱生存。

小时候家里会发零用钱,记得小学六年级时存下来的总资产是两百多元,当饭钱可以撑三、四天。金钱的运用与管理推动了我的思考,我自尊心强,不想求助他人,有钱才能规划生活怎么过,所以省吃俭用多存一点当保障。上大学住宿也一样,每天中午吃学生餐厅四十元一餐,喝汤喝到饱,也曾到量贩店搬一箱一百八十元的泡面,以三十包当整个月的晚餐。未成年不能赚钱,但知道对统一发票可能会中奖,就会多买十元饮料,一次一瓶累积发票等好运。

对钱的考量让我变得很现实,形塑了我早期人格,是好是坏先不评论,但至少我学到「如何在有限中做选择」

心理学观点:从「做选择」中发展自我意识

生活各面向是渐进发展的,人不会突然懂了、会了什么,一定是不断的经验、练习、整理去堆砌,最后才有定性。从外在操作到内在历程,人们从社会任务中发展出「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及「我是谁」的自我概念。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艾力克森(Erikson)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论」,它以「生涯」为轴贯穿,从社会任务到心理课题,阐述一个人学习成熟的生命周期。

不过社会的教养却很矛盾,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学业完成前不要谈恋爱,以免影响成绩,孩子乖乖照做,等到毕业出社会,身分转换了,父母又突然说:「啊,怎么都没有对象呢?不要太晚结婚啊。」孩子觉得这是在哈啰吗?以前不能做,谈感情这项技却要凭空出现?生活各面向都不是切换就有,而是需要累加,若要谈恋爱,得先学习人际互动、同理心、自信及沟通,从基础累积到进阶。

因此,在教养上尽早开放孩子「做选择并体验结果」,让他经验库有足够的素材,自我意识就能萌芽,产生自己的个性。

让孩子练习用钱做选择,体验金钱的影响力

我选择让孩子做金钱管理,各给一个钱包装钱,随时知道自己剩多少,摸得到钱,也可以使用,才有真实感,不要像过年红包一样,看得到吃不到,对钱就会无感。

规划是这样,小学后每周零用钱二十五元,每年升二十五元,所以二年级时是每周五十元,以此类推,到小六时大约每周给一百五十元。看起来很多钱,但零用钱就是「全包价」,除了基本需求外孩子要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全部自己规划。

不过有加码,学校期中、期末考前三名也有奖励(可议),单科一百分加发一百元。每年三节会给礼物,一是生日,自行挑选;二是圣诞节,我挑选;最后一个是农历新年,会从红包中提拨一千元给他们。

尽早用钱练习选择,也能避免童年匮乏长大补偿的行为。我大学的社团同学,因为喜欢吃零食,他大一的时候体型圆滚滚。他曾说爱吃的原因,是小时候家里穷,很难得有点心,尤其是拿到夹心酥时,他跟弟弟都要把饼干拨开,一片一片慢慢吃,有夹心的那部分更是最后当宝吃。我想象那个画面,觉得好心酸喔,隔天买夹心酥送他,但他说不用了,现在有打工可以自己买,所以其实都吃很多。后来我不常去社团,两人再相遇时是大四,他变瘦了。我问怎么了,他说也没什么,他不爱吃零食了,尤其是夹心酥。

「夹心酥不是你童年的最爱吗?」我疑惑地问。

「可是我吃够了。」他说。

这便是补偿作用的一种。成人长大后会弥补童年所欠缺的心理匮乏,这里虽以食物做例子,但心理层次的爱与被爱、关系、成就、赞美、被认同也都会如此影响成人的行为选择,甚至是盲目追求,直到够了为止,个人才有真正的自由。金钱的影响,也是同样道理。

孩子会不会乱买?肯定会。不过没关系,这阶段的本意不在于存钱,而是用钱。想当年我怎么拼命省,也不过才二百多元,但到大学时,二百元根本不算什么了,不如在当下尽早体验用钱,让孩子好好从做选择中得到满足(或后悔),就算大人觉得是「没用的东西」也没关系,这些经验才能把「钱对他们的影响力」变小。

★可以这样做——零用钱制度的注意事项

零用钱制度一定要玩真的,在绝对不能做的底线之前(例如赌博),即使孩子乱买,大人也必须学着放手,否则学习的用意就会失去信用,在生活中机会教育,孩子才有所感受,如买错了有损失感,或明了劳动与金钱的等值交换。制度规划后,有以下三点要注意:

1.不与家事绑桩:家事本来就要共同分担的,不可和钱混在一起,否则最后会变成为了钱才愿意做家事。家事可用荣誉感激励完成。

2.制度要稳定:规定好了定期定额,就不可随意分红,若要额外给一定要有理由、说明清楚,例如「因为疫情待在家都没运动,为了鼓励你们动一动,跟爸爸去散步十五分钟,满三次加码 五十元。」

3.不可扣钱:孩子得到的东西,大原则不可再收回,否则以后得到了也没安全感,零用钱也是,即使是处罚也不要扣钱。不过若是打破有价的东西需赔偿,就得从中扣除。

虚拟资料各个名师课程,学习资料免费送,送你18套价值1800的视频资料,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越来越顺,添加 微信公众号:bzfj855 回复:免费领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5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