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哪些事情,会让爸妈感到开心?」孩子们都写:考试100分,爸妈才发现原来孩子误会了笨拙的爱,一样很可爱!家人关系增温方法「你平常会做什么,让对方感到开心?」「通常对方做什么事,会让你感到开心?」青少年好像总是叛逆,与父母相处最令人深记的好似是水火不容的场景……但在今天的亲子沟通工作坊里,却是另一种氛围……&
「你做哪些事情,会让爸妈感到开心?」孩子们都写:考试100分,爸妈才发现原来孩子误会了
笨拙的爱,一样很可爱!家人关系增温方法
「你平常会做什么,让对方感到开心?」
「通常对方做什么事,会让你感到开心?」
青少年好像总是叛逆,与父母相处最令人深记的好似是水火不容的场景……但在今天的亲子沟通工作坊里,却是另一种氛围……
教室里,家长跟孩子们正努力回想着生活相处中的开心时刻,每个人拿到两种纸条,分别写下「平时做哪些事情,会让对方感到开心?」与「通常对方做什么事情,会让你感到开心?」
接着,将符合的答案写在便条纸上…经过分类归纳,发现「亲、子」两边最多人写的都是关于学业表现的事情,但侧重点不太一样,小孩多写「成绩要好」父母才会开心,父母则多写小孩「自律、自动自发」完成功课父母会很开心。
在上述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父母是希望孩子可以学会负责,但有些要求孩子却以为父母只用成绩替自己打分数。这样的落差可能就会让孩子备感压力,甚至觉得除了成绩要求,父母好像对自己其他事情不太关心?因此,亲子之间「真正了解对方的想法」,避免错频带来的误会,显得格外重要。
觉察对方的爱,发现其实他比我想象中在乎我
仔细观察他们的便条纸墙,「分享生活琐事」是最多家长写到的一项,「我希望他可以多主动跟我分享学校或生活上的的事情」一位妈妈说道,其他家长频频跟着点头附和。
我想大部分的父母亲都是这样的吧!父母是希望可以更了解、亲近小孩的,只是可能不是小孩能接受到的方式,以至于被当作叨念或是管太多。
当然不只是家长的爱与关心有时得不到回应,孩子的期待有时候也会被忽略。比如不少孩子觉得当父母「夸奖我」,我会很开心,但当问到父母是否每天赞美、鼓励孩子,在场只有不到十只手举起,父母语录墙上也只有两张有写到平时会赞美孩子。
如果,我们都只用自以为的方式对对方好,即使我们再努力、再用力到筋疲力尽,若做不到点上,也只会让自己力匮、让对方负担,使彼此都心力交瘁。
「家人是断不开的牵绊,即便有矛盾与纠结,最终都会因为爱而化解」
「我愿意」以后花更多时间了解他
1,2,3,一起对对方说出「我爱你」,也许小声、也许慢半拍,也许不敢看着对方眼睛,也许因为羞涩而脸红,也许因为不常说所以觉得别扭,但出口的下一秒却满是幸福的笑。一位妈妈说道「我愿意以后花更多时间了解我的孩子,也会多发现她的好,而且把肯定说出口」。
也许,爱就是这样吧!或许我们都曾用错过方法,或许我们都曾有过不好的感受,不是不愿意改变,不是做不到,而是差一个契机,差一个敞开心胸的机会,只要一个小小的机会,只要多了解一件小事,都能让我们更靠近一些,透过了解与共处,学会用对方倾心的方式诉说我们的爱。
跨出第一步,其实我们很会「爱」
学者将亲子互动分为四种状态(注1),其中「父母常和子女一起活动,并时常对子女表现出关心」的亲子关系是最能提升整体幸福感、生活满意的。当然不仅是要多一点相处时间,倘若我们具备更有效表达爱的方法,将会使我们的相处更有质感!
知名Gary. Chapman 博士提出,人有5种接收爱与表达爱的方式:
1.肯定的语言:用言语或文字书写鼓励或赞美,以示肯定、支持、爱与关怀。
2.贴心的礼物:选一件符合对方需求的礼物,具体象征我们的爱与感谢。
3.肢体的接触:牵手、搂肩、按摩或亲吻等,让对方从友善的肢体碰触中,感受到温暖。
4.精心的时刻:全心关注对方,倾听同理并给予回应,是高品质的互动关系。
5.服务的行动:因为爱而自发性地为对方付出,让对方感受到被呵护与照顾。
当对方使用我们所属爱之语与我们交流或互动时,我们会更容易有被关爱或被重视的感受;同样地,若我们能用对方所属爱之语互动,对方就更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心意,让彼此在了解与互动里更能够促进关系,爱到心坎里!爱得事倍功半!
第一次尝试难免显得笨拙,但正就是这份愿意尝试的心意,才觉得可爱!
试着了解彼此并跨出那一步靠近对方吧!
相关推荐:爱之语怎么用?
(注1)
GonglaThompson (1987) 根据家庭结构、互动及心理存在性,将亲于互动分为四种状态:
1. 聚频心系:父母常常会和子女一起活动,并时常对子女表现出关心。
2. 聚疏心系:父母虽很少有实际的互动但彼此心里互动关系仍高。
3. 聚频心离:亲子虽同住,但并无明显的情感交流。
4. 聚疏心离:亲子未同住,平常也不往来,形同陌路,亲子之间缺乏互动。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5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