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间的问题所谓亲子间的问题就是发生在你和孩子之间的冲突。这些通常牵涉到须要管教的情况,在经由「我能解决问题」思考过程的处理之后,通常就可以解除需要责骂和处罚的状况了。有时候在管教孩子的情况下,家长忘记要使用「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譬如,你有没有听过:家长:「你跑到那里去了我告诉过你,下
亲子之间的问题
所谓亲子间的问题就是发生在你和孩子之间的冲突。这些通常牵涉到须要管教的情况,在经由「我能解决问题」思考过程的处理之后,通常就可以解除需要责骂和处罚的状况了。
有时候在管教孩子的情况下,家长忘记要使用「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譬如,你有没有听过:
家长:「你跑到那里去了我告诉过你,下课要马上回家。」
孩子:「我忘记了。」
家长:「你不知道我很担心吗」
孩子:「对不起。」
家长:「下次不要再这样做了,否则你就真的要倒楣了!」
(这位家长出于担心、愤怒,而有的表现是可理解的,但是她在担心之余却忘了「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我们再试一次,这次,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家长:「你想当我不知道你人在哪里的时候,我感觉如何」
孩子:「担心,可能会生气。」
家长:「你能怎么做,所以我不会担心,并且能知道你人在哪里」
孩子:「我可以打电话给你,但是我怕你会说,现在就回家。」
家长:「我也许会这样说。但是你想为什么当我不知道你人在何处时会要你打电话。」
孩子:「所以你不会担心。」
(也帮助这个孩子超越自己的观点,去了解父母也有感受。)
亲子间问题的对话原则
当你用「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发生在孩子和你之间的问题,请记得这两个纲领:
1.帮助孩子了解你对问题的感受
孩子需要明白为什么家长不总是能够满足他们立即的需求;还有,为什么当他们不听话或打破东西的时候,家长会觉得生气。不要直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藉由问他们类似「你想为什么我不能买这个玩具给你」或是「你想为什么当你把客厅弄得一团糟的时候,我会生气」的问题,来鼓励他们思考你的感受。
2.帮助孩子了解为什么不是每次都能对最后的结果有所选择
某些时候,在管教孩子的情况下,家长的目标是不能妥协的。当你要孩子停止玩耍,准备上学,这就是底线,而孩子不能利用「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做为媒介,来改变你的心意。但是即使是在这种孩子不能对结果有所选择的状况下,「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能够引导他们思考,他们该如何做。
有时候,孩子可以用「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思考,他们如何去做你视为重要与对他们有益的事情。例如,碰到房间脏乱的问题,如果你想要房间干净整齐,问题不在于房间会不会整理干净,而是孩子要如何把房间整理好。你可以问孩子,他们是否想先把所有的玩具收拾好,然后在吃完饭后再把衣服捡起来。孩子也可以选择把玩具放在衣橱里的地板上,而不是放置在墙上的架子上。 「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会令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思考,如何用一种拥有适度自由又能达成家长所吩咐的目标的方式,谨守父母的教养价值观。
而在另外一些状况下,他们显然是无所选择的。譬如,如果你要孩子系上安全带,问题仍然不是孩子是否会系安全带,而是孩子对需要系安全带一事作何想法。 「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父母问些能引导孩子自己去理解,为什么他们必须系上安带这个问题。现在,与其教孩子「把安全带绑好,因为如果你不这么做,你可能会受伤。」你不如说:「如果你不绑安全带,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这些对话可以用来帮助孩子思考,他所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影响到事件中的每个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