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欲膨胀的孩子,烦恼容易多,亲子关系也容易有冲突培养出简约知足的家风,对家庭或家族是个祝福我跟家长们讨论儿童情绪管理,其中一个重点是谈物欲。常区分「需要」与「想要」,讨论想要但得不到,那种焦躁的情绪可以怎么处理?爸爸妈妈自己是怎么做?这个教育能做好,对一个人的人生有许多正面的助益。一个孩子的物欲如
培养出简约知足的家风,对家庭或家族是个祝福
我跟家长们讨论儿童情绪管理,其中一个重点是谈物欲。常区分「需要」与「想要」,讨论想要但得不到,那种焦躁的情绪可以怎么处理?爸爸妈妈自己是怎么做?这个教育能做好,对一个人的人生有许多正面的助益。
任何物质的争夺,到最后可以归结到心理层面,会更看得清楚一点。心里的需要,自己没有认识到,用无效的方式去满足,或者贪心不足,已经有了还想要再更多,烦恼就可能来报到,越多越烦恼。
家无恒产,日子虽然清苦一点。但是父母只要培养出简约知足的家风,说不定反而对整个家庭或家族是个祝福。
我想起一个为了生活而节约的家庭,妈妈因为没办法供应孩子充裕的物质而愧疚。说实话,如果基本的物质需求被满足了,接下来的功夫,就是往孩子的心里去,而不是在物质上琢磨。能认清现实,主动教导孩子,亲子一同学习,延宕满足对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很重要,如此,愧疚就没那么必要。
期待家长能给出的教育,能被自己看得起
我看到一位妈妈在才艺班门口接小孩。孩子约小一左右,动作比较慢,晃啊晃的,坐下来穿鞋子。
妈妈靠在墙上,眼睛盯着手机萤幕,催促着孩子「快一点」,大概讲了四、五声左右。这过程中,也许斜眼看了一下孩子,大部分时间还是看着手机。
然后,母子两人过马路。妈妈在前,孩子在后,小男生天真烂漫,眼神东飘西看。也不知道妈妈有没有看马路,只见眼睛还舍不得离开手机,两个人就这样慢慢地过了马路。
妈妈看手机的时间,可能远远多过于正眼看着孩子。
成年子女伤人,就要找他们的父母出来道歉,这种文化我不是很能接受。可是,子女未成年,父母要负很多责任,要花时间教,这个我很在意。现代人事情已经很多、很忙了,还要用3C商品来瓜分跟孩子相处的时间,那我们还能给孩子什么?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史宾赛说过:「教育是让孩子成为快乐自信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吸管,这头吸进去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另一端流出来的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
期待家长能给出的教育,能被自己看得起!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sou51.com/8943.html